牛文元提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
来源:不详 时间:2007/4/24 11:40:53 用手机浏览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日前表示,目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集约化水平、社会公平三大因素制约着中国可持续发展。 牛文元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也是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他说,人力资源可分为体能,技能和智能三个方面,而在培养方面社会和国家付出的成本是相差很大的。如果体能付出是1的话,技能要付出3,而智能则要付出9。反过来,三者对社会的贡献比则会达到1:10:100。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分值在25至40之间,而我国不到7,人力资源最好的北京也只有18左右。 其次是集约化水平的建设。中国经济目前要尽快解决的就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牛文元指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是单位GDP消耗多少能源。我国近些年的发展都是以拼资源来发展经济。因此在能源消耗上我们是发达国家的3--5倍。其次是单位GDP消耗多少原材料。当前我国的多数效益都是以消耗原材料作代价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做到消耗率的不增长,即零增长。如在用水方面,我们要做到同样的水量产出更大的效益。第三是单位GDP放出多少污染物。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吃了很多苦头了,在创造价值之后相反要拿出更多的钱去治理污染。四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牛文元说,这个生产率在本质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有统计显示,中国在农林牧矿等12大类行业(和门类)的发展成本,均高出世界平均数;这意味着在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下,用1美元可办成的事,在中国要花费1.25美元。 三是社会公平的建设。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国家宏观调控,控制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国际上有个基尼系数比例:发达国家财富分配基尼系数基本上是在0.2至0.3之间,0.4是个警戒线,超过这个警戒线就足以动摇国家的稳定。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3.9。因此,这个是必须要控制的,但也只能一步步来,不能急。 牛文元分析说,中国10年来如此重视并率先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人口多,而人均资源不多;二是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中国国土环境的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如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年遭受土壤侵蚀和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等等;三是中国这20年来发展的快速度,已经过快地利用了资源,并破坏了许多生态环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