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政策法规  节能产业网 >> 政策法规 >> 时政要闻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政策之手”让位“市场之手”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3/31 13:30:03 用手机浏览

“中国用十几年走过了美国40年的道路。”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曾如此评价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回顾该产业20年发展之路,政府这只“政策之手”功不可没。

      政策开启产业发展里程碑

      2010年4月,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性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下发,要求对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考虑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从而开启了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2010年6月3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财政奖励资金的申领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约定。

      2010年6月29日,《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

      2010年10月,《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出台。

      六个月,四项文件,足以看出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视。可以说,中国的节能服务企业从1996年的山东、辽宁和北京三家EMC试点公司暴增到现在的5426家,都与这四项文件的功劳不可分割。

      梳理这些政策,可以简单总结为: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备案制和推荐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可以享受“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财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即节能服务公司每节省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能源,将至少获得300元的财政奖励。各省的奖励标准单独出台,具体项目需根据所在省的奖励政策计算可取得的奖励资金金额。比如北京市和上海市,额外给予的奖励超过200元/吨标准煤。

      另外,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业内常说的“三免三减半”。

      市场接过发展接力棒

      那么,这些政策真的能够顺利落地吗?据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公布5批次备案名单,通过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3210家。但通过备案的企业真的就能吃到财政奖励资金这块美味蛋糕吗?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给出的答案是,通过 备案只能表明企业具备申请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的资格,至于能否申请得到,“取决于你有没有好好做项目,项目符不符合国家的要求”。

      “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记者通过一家成功实施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企业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只要满足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以及已经实施三个项目这两个条件即可。真正的难点在于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的审核。

      事实上,申请审核的过程复杂、专业、琐碎,且时间紧张。首先,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申请并不是随时受理,而是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办公厅下发通知,由各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组织本地区的节能服务公司备案申请和审核工作,然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报送初审名单。但是,从下发通知的时间到要求各地上报初审名单的时间间隔相当“浓缩”。根据以往的审核情况,最长的一次是45天,最短的一次只有10天。通常各地还要为初审留出时间,各地会要求企业更早上报申请材料。这样算来,实际留给企业准备材料的时间非常短。

      其次,提交申请时需要提交银行的信誉证明、客户的证明等等,还面临一些技术上的门槛。

      另外,在申请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做合同的规范化、人员和资质的储备,甚至涉及一些“潜规则”,初次提交申请的企业大多无功而返。正是由于申请过程的复杂和专业性,节能服务公司对有申请经验的人员趋之若鹜,不惜高价聘用,甚至58同城网站上都出现了“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咨询、申请办理”的广告贴。

      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那么容易享受到。例如,有些地方的税务部门由于对合同能源管理了解不到位,对一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把握不太准确,对该产业的税收政策掌握还有待提高等,都导致税收优惠政策执行难。

      “不管怎么说,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奖励政策对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发挥出了阶段性的作用。”赵明说。基于此,2015年,国务院取消合同能源备案制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

      “任何的政策都是阶段性的,尤其是像财政补贴这种强刺激性的鼓励政策,一定是阶段性的。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金进入了这个产业,让这个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取消并不代表国家不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而是将发展的接力棒交给节能服务企业。”赵明分析说,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过度依赖于强刺激性政策反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9009381号-2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