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政策法规  节能产业网 >> 政策法规 >> 时政要闻 >> 正文
四条主线前瞻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路径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5/6 16:45:18 用手机浏览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阐明了未来数年间的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间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

      记者梳理发现《纲要》)中四条主线利好可再生能源应用。首先是能源战略,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是我国“十三五”能源战略的主线。《纲要》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纲要》主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要求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继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积极支持光热发电;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积极开发沿海潮汐能资源;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扶持政策。

      其次是城乡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城乡建设主线。无论从数量要求还是质量要求上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庞大需求,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行业发展的有力促动。

      《纲要》要求,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建设创新城市。《纲要》提出,要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再次是资源节约集约,“节能低碳”理念在“十三五”时期仍将持续影响我们。《纲要》要求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照明、电机系统升级改造及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

      《纲要》提出,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活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计量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的“五节”标准体系被明确提出。《纲要》要求,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考核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将继续组织实施。

      最后是绿色环保产业,《纲要》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力度。要求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化各类低碳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纲要》明确,要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并将从四个方面推动环保产品应用。

      一是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二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三是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推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走出去。四是统筹推行绿色标识、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等发电上网政策,并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纲要》还提出,加快低品位余热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细颗粒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资源化、多污染协同处理、土壤修复治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高效热泵、半导体照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五大变化需重视!新版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9009381号-2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