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政策法规  节能产业网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正文
火电厂烟气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国产化规划要点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7/4/24 11:52:20 用手机浏览

  一、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和控制状况

  (一)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状况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随着煤炭消费的不断增长,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也不断增加,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吨,已居世界首位,致使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我国酸雨已从八十年代西南少数地区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降水pH值小于5.6的面积(国际评价酸雨的标准)已经占国土面积的30%。华中地区的酸雨污染程度已经超过八十年代污染最重的西南地区,酸性降水频率超过90%。我国很多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已有62%的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注]级标准。根据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酸雨问题依然严重。1998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090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为1593万吨,占76.2%;生活来源的排放量497万吨。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排放1172万吨,占73.6%;乡镇企业排放421万吨。”

  199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77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7%,发电量达到11577亿千瓦时,比997年增长2.07%。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20988万千瓦,占75.7%,火电发电量为9388亿千瓦时,占81%。据初步推算,1998年全国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约为78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7.3%。其中,国家电力公司所属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燃原煤量约2.8亿吨,平均含硫量为1.03%,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0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3.9%。

  (二)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硫状况

  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最早始于六十年代初。当时为了防止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采用在过热器前喷入白云石粉的措施,以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降低烟气酸露点,保护低温空气预热器在正常工作温度下不受或减轻腐蚀。

  进入七十年代后,先后开展了10多项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的试验有:湖北松木坪电厂活性炭脱硫工业性试验;四川白马电厂旋转喷雾脱硫工业性试验;四川豆坝电厂磷铵复合肥料脱硫工业性试验;炉内喷钙脱硫中间试验等。但由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大型工业装置上得到应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加和环境标准渐趋严格,我国火电厂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建成了一批烟气脱硫试验项目和示范项目。下表为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示范项目的基本情况。

  此外,重庆电厂2×20万千瓦机组、北京第一热电厂2×410T/H锅炉、杭州半山电厂2×12.5万千瓦机组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等工程正在建设中。

  (三)火电厂烟气脱硫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途径

  目前火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煤炭洗选目前仅能除去煤炭中的部分无机硫,对于煤炭中的有机硫尚无经济可行的去除技术。我国高硫煤产区中,煤中有机硫成分都较高,很难用煤炭洗选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

  洁净煤燃烧技术在国际上是近10年开发的新技术,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成熟的已经商业化运行的有:循环流化床锅炉(CFBC)、加压循环流化床锅炉(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GCC),但单机容量都不大,国内目前尚处于引进技术和示范试验阶段。后两种洁净煤燃烧技术投资大,技术要求要,难以在短时间内在国内大面积推广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CFBC)具有可燃用劣质煤、调峰能力强、可掺烧石灰石脱硫、控制炉温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等特点,尽管建设费用较高,但其技术已趋于成熟,具备条件的5~30万千瓦机组可因地制宜有计划地选用。上述洁净煤发电技术由于其煤炭燃烧方式与常规锅炉燃烧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在不更换锅炉的情况下,洁净煤发电技术难以用于解决现役电厂的环保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洁净煤技术在电力结构中所占比例仍较低。因此,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其主流和根本有效的手段仍将是烟气脱硫。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发改委将加快火电项目审批以缓解各地电荒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9009381号-2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