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政策法规  中国节能产业网 >> 政策法规 >> 时政要闻 >> 正文
打造岸电联盟 共抓长江大保护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8-8-25 17:01:12 用手机浏览

宜昌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敏感、最重要又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肩负着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责任。今年4月24~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首站到宜昌,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网湖北宜昌供电公司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实施和推广岸电建设作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和行动举措,加快三峡坝区岸电试验区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长江流域岸电建设样板工程、造福子孙后代的惠民工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履责担当,以绿色岸电助力长江大保护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生态功能转折点和长江航运转承点。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川江航道航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长江航运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到1.305亿吨,超过船闸设计年通过量的30%,往来船舶已不能实现即来即走。据统计,2016年三峡坝上坝下平均每天积压待闸船舶260余艘,高峰时停船近千艘,每艘船平均待闸时间在44小时以上。船舶待闸期间使用柴油发电维持运转,造成空气、水体和噪音污染,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待闸船舶每年使用燃油排放二氧化硫约12吨,一氧化碳4.52吨,二氧化碳7965.75吨,氮氧化物7.62吨,烟尘2.13吨,还易造成柴油泄漏污染,柴油发电噪音高达80至90分贝。这些都严重影响游客、船员生活,威胁中华鲟等珍稀动物的繁殖和生存。

实施三峡坝区岸电建设对大气污染防治、改善长江水源质量、保护珍稀动物有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宜昌供电公司紧紧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广绿色岸电。目前,宜昌境内已有29个港口码头建成岸电系统,供电容量达到3.19万千伏安,所有进港游轮全部用上了清洁岸电,货船标准化岸电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岸电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1062.5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物3000多吨。全面推广到位后,岸电年用电量将达到2380万千瓦时,减少各类气体排放物1.5万吨。

统筹联动,以岸电联盟广泛凝聚合力

近年来,先后有4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三峡岸电治污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加强统筹组织,大力推进。国家电网公司舒印彪董事长亲自部署长江全流域岸电推广工作,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全面推广岸电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江航道从四川宜宾到上海总长2713公里,途径8个省市,共有72个重要港口。在长江流域全面推进岸电需要沿途地方政府统一行动,发改委、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港口码头业主、船运公司等使用主体积极配合。长江宜昌段船舶停靠点有坝区锚地、江心锚地、沿江码头等多种类型,情况十分复杂,岸电接入需求多元、形态多样、技术难度大,解决好宜昌岸电问题,对岸电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宜昌供电公司坚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岸电建设推进全过程,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各相关方沟通,找准最大公约数,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各方联动的“建、管、用”一盘棋联盟合作机制。宜昌市政府将岸电推广写进2018年工作报告,先后出台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三峡生态治理试验总体方案、港口船舶绿色排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港口岸电布局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提出“2018年港口码头岸电改造率达到80%,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出台岸电供应系统纳入新建港口码头竣工验收项目,严禁船舶停靠期间使用柴油机组发电,船舶使用岸电情况纳入年检项目等强制性规定。这些措施为全面推广岸电带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磨合,由主管部门、供电公司、设计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等组成的三峡岸电合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发改委、交通局负责沿江岸电总体规划;供电公司牵头负责标准岸电典型设计、配套电网建设和运营平台管理;港航建设维护中心负责推进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物价局负责制定岸电服务费收费标准,规范岸电服务市场;海事、港航、环保等部门负责相关监督监测工作等。

近年来,宜昌供电公司与宜昌市港航、海事、水运协会等联合召开岸电技术推广会,印制发放宣传册,面向港口、码头、船运公司、社会公众普及岸电知识,使得岸电治理停靠船舶污染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持续发力,以全面创新破解推广难题

面对岸电推广的诸多困难,宜昌供电公司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价值导向,把创新贯穿岸电建设和推广全过程,通过持续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

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接电难问题。编制《三峡坝区岸电工程(锚地)技术方案》,统一相关技术标准。总结“游轮码头专变岸电、待闸锚地公变岸电、趸船码头低压岸电”示范项目经验,初步明确低压岸电直接上船、低压岸电→趸船→船舶、高压岸电→趸船→船舶三种模式。下一步将根据统一部署,做好相关技术攻关配合工作,为加快解决坝区锚地供电电缆展放、坝下江心锚地岸电接入等世界性难题贡献力量。

通过管理创新解决运营难问题。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明确建设运维界面,吸引多家第三方运营商参与岸电服务,有效解决了“谁来建、谁来管”的问题。下一步将根据三峡坝区岸电建设整体方案,做好相关配电网建设和岸电布点。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制定专业化岸电服务规范,明确岸电服务费标准,努力争取岸电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财政补贴政策,确保岸电使用“接得快、管得好、服务优”。

通过服务创新解决用电难问题。深化与电动汽车公司、南瑞集团等单位合作,为宜昌交运集团开发智能扫码岸电系统,打造岸电服务平台。当前以云池港货运码头为试点,将岸电系统与国网“车联网”平台互联贯通,为停靠船舶提供供电、计量、缴费一体化智能服务,打造“社会通用版”服务平台,为实现长江全流域岸电消费“一网通”先行探路。下一步,将创新拓展“车—船—机”三大联网服务平台,加快向长江全流域推广岸电建设,为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