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低碳经济论坛将于2013年1月18日在湖北襄阳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本届论坛有低碳技术和产品与行业发展新机遇;发展循环绿色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园区;两岸低碳产业合作商机与展望;商业银行与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机遇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机会;低碳经济模式下跨国企业的低碳战略等六个专题会议及低碳技术与低碳资本项目对接洽谈会、参观游览专项活动。
“中国低碳经济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出席往届论坛的嘉宾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 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汪小亚、美国能源部代理助理部长维克多•K•德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秘书长保罗•克莱门茨•亨特、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执行理事David Sweet、德意志银行环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Sabine Miltne、新加坡联发集团执行主席高泉庆、美铝公司亚太区总裁陈锦亚以及贵阳、苏州、长沙等城市领导和相关低碳技术企业高层。
本届论坛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主题报告会、专题分论坛、高峰对话、项目洽谈与对接会、联谊酒会、参观低碳企业及园区等为主体内容。论坛旨在研究和展望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沟通平台,分享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捕捉低碳产业及低碳园区的重大投资机会。届时,我们将邀请国际环保组织及低碳城市官员、投行、碳基金及银行高管、知名学者专家和低碳产业实业家会聚湖北襄阳,为低碳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探讨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必将为社会各界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论坛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届低碳经济盛会。本次参会免费,如需参加请与中国节能产业网许先生联系,电话:027-65130030。
第三届中国低碳经济论坛
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
时间:2013年1月17-18日 地点:湖北襄阳
学术支持: |
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
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 |
联合主办: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美通社 |
新浪财经 |
协办单位: |
金融时报 |
中国环境报社 |
支持单位: |
国际分布式能源基金会 |
台湾碳排放推广交易协会 |
承办单位: |
易财金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
一、 会议日程及拟邀发言嘉宾
2013年1月17日 全天 报到 |
2013年1月18日 上午 开幕式主题报告会 |
演讲嘉宾:
ž 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领导
ž 张维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ž 张国宝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ž 詹姆士•利普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
ž 罗黛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ž 乔斯•德尔贝克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司总司长
ž 张坤民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
ž 大卫·斯威特(David Sweet) 国际分布式能源基金会执行理事 |
2013年1月18日 下午(平行会议) |
专题一、 低碳技术和产品与行业发展新机遇 |
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节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同时社会面临着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难题,国家在政策上不断加大对低碳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支持;无论从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低碳技术都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之间的资源有效配置,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并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效益。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如何全面分析和把握这个产业发展机遇和风险?
ž 如何全面分析和把握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机遇和风险
ž 新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困境与对策
ž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
ž 韩爱兴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ž 宋志平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
ž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ž 苗连生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ž 武 钢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专题二、 发展循环绿色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园区 |
ž 由环保部、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推动园区集群式、循环型、低碳化发展;坚持示范引领,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政策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ž 超越碳交易:园区低碳发展的政策手段及企业策略
ž 如何做优做大一批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优势低碳产业群?
ž 低碳园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
ž 蔺雪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ž 黄 瑶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企业党工委书记
ž 孙金博 保定国家高新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
ž 金叶斌 温州市生态园管委会主任
ž 丁维和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
专题三、 两岸低碳产业合作商机与展望 |
ž 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迅猛,在新形势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不仅是两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抵御外部风险实力的必然选择。
ž 两岸该如何携手共创低碳辉煌时代
ž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及两岸合作前景
ž 两岸低碳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合作商机
ž 台湾扶持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
ž 谢 极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
ž 陈瑞隆 台湾华聚产业共同标准推动基金会董事长
ž 邱秀莹 台湾永丰余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ž 叶寅夫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ž 邱 彪 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理事长
ž 黄林辉 台湾新能源产业促进协会理事长
ž 余騰耀 台湾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
专题四、 商业银行与低碳经济发展 |
ž 低碳产业是我国"十二五"产业金融规划中的核心方向,发展碳金融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路径。根据世界银行估计,2020年碳金融市场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中国碳金融发展道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自主创新面对碳金融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促进国内、国际业务的可持续性增长,应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问题。
ž 金融业在低碳融资、绿色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ž 商业银行如何推进碳金融发展? |
ž 哈米德・谢里夫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ž 刘子刚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
ž 段忠辉 中国银行总行金融总部助理总经理 |
ž 刘信义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
ž 林章毅 兴业银行副行长
ž 彼得·库克(Peter Cook) 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官员 |
专题五、 碳金融机遇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机会 |
ž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做精、做专、做强为方向,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引导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创新丰富节能服务形式和内容,推动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ž 风险投资与绿色产业,VC/PE如何帮助清洁技术企业成长和上市?
ž 碳金融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ž 叶 东 青云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ž 靳海涛 深创投董事长
ž 周 逵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
ž 章苏阳 IDG资本合伙人
ž 华 平 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
ž 路昌基 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 |
专题六、 低碳经济模式下跨国企业的低碳战略 |
ž 跨国公司既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者,也是低碳经济和技术研发的投资者,建立全球合作关系必须充分重视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力引进低碳跨国投资,倡导低碳经济是各国不可避免的发展道路。面对国际气候合作的不确定前景,中国的碳减排如何走出一条国际合作之路.
ž 绿色浪潮--国际企业绿色转型的最佳实践及成功案例
ž 低碳经济、全球低碳转型与跨国企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ž 跨国公司实施低碳战略如何增强经济效益
ž 全球发展低碳经济中如何构筑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
ž 贝德凯(Peter Bakker)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
ž 方秦(Claudio Facchin) ABB北亚区总裁兼中国公司董事长
ž 关志华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
ž 阿尼尔.斯里瓦斯塔瓦Anil Srivastava Windreich AG首席运营官 |
ž 陈锦亚 美铝公司亚太区总裁
ž 高泉庆 新加坡联发集团执行主席
ž 姚振国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东北亚区能源业务领域总裁
ž 威廉·莱特(William Latta) 阿米那能源环保技术(中国)公司董事长
ž 魏江茂 艾库乐森新能源投资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
专项活动 |
ž 1、低碳技术与低碳资本项目对接洽谈会;
ž 2、参观园区、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