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披露,上半年,大中型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垫底;86户会员企业中亏损35户,亏损面为40.7%。同时,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警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很多钢企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中钢协指出,上半年,钢材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而国内粗钢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这造成钢材价格持续低位,再加上铁矿石价格降幅小于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居高难下,经营十分困难。虽然盈亏相抵后大中钢企实现利润22.67亿元,不过其中包括投资收益43.21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38.8亿元,扣除这些因素,钢铁主业仍然有较大亏损。特别是6月,因钢价大跌,会员企业合计亏损6.99亿元,为今年首次行业亏损。
中钢协分析,今年下半年企业很可能遭遇资金紧张难题。6月末,重点钢企银行借款同比增加1051.56亿元,增长8.8%,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125.54亿元,增长13.65%。应收、应付账款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应收账款增加19.62亿元,应付账款增加214.3亿元。
此外,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日前,新任中钢协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称,由于产能继续增长,原料价格,融资成本等多因素交织,下半年行业经营难言乐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都将处于微利经营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年度亏损。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以2006年~2012年为例,8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能的近六倍。
在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下,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增,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实际上,最近几年,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按国家产业政策,淘汰产能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相比已经淘汰掉的产能,近年新增的产能则要大得多,“淘汰落后产能的成效被新建、扩大的产能抵消了。”迟京东说。
钢铁产能不降反增背后,是当下GDP政绩观下的产能扩张冲动。此前,河北省就曾瞒报钢铁产量近5000万吨,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节能减排成本、保住产量。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称,“钢铁企业均为当地的最大工业企业,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
中钢协首席分析师迟京东表示,而为了片面的追求规模竞争效应,也使得钢铁企业越来越庞大。我们很多民营企业,挂在嘴边的话是,有市场我干,没市场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强,他死了我还能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