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原油市场不放开 难争国际原油定价权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4-3-28 19:10:04 用手机浏览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近日在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设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证监会牵头、十余家部委组成的工作小组正在积极研究国际原油期货,目前有关的产品开发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年内可以推出。

  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达到了56%,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开设原油期货就是要争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

  尽管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加上我国贸易顺差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幅将更趋市场化,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就意味着油价的稳定,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国际原油定价的话语权。

  笔者认为,中国要开设石油期货市场没有任何一点问题,但是很多基础性、制度性的困难有待解决。

  首先,当前国内原油价格依然存在管制,基准价格由发改委来制定。而基准价格的形成与国际原油价格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迟滞性。现在中国石油行业流通体制的现状是,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原油和成品油90%的油源,并主导了油品的批发价,只是在终端零售环节放开了市场。正是因为获得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必须依附于三大巨头,所以很难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如果不能解决石油市场彻底开放的问题,那么即使形成了基准价格,也是有偏向性的,并不具备代表性,这与海外成熟的三大石油期货市场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相差悬殊。

  再者,建立原油期货市场,必须解决流动性问题。现在的状况是:一方面,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油气资源,国内投资者想通过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来对冲风险的动力将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要让国内原油期货市场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市场,而非区域性市场,就要吸引足够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如果国外投资者大量参与进来,那么跨境投机炒作的结果也可能对国内原油期货市场造成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无法进行实物交割,呼吁政府放开国内原油进口权。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除拥有原油进口权的五大国有企业和拥有非国营原油贸易进口权和配额的企业可以参与保税交割外,其余的市场参与者均因没有原油贸易进口权和配额而无法进行交割操作,就无法进行实物交割。

  因此,中国要想获得与全球三大原油市场同等的影响力,不能仅靠创办国内原油期货市场来达到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性。其二,通过与特定原油出口国加强合作来保障原油的可获性。其三,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来保障进口原油渠道畅通。其四,通过放松对国内原油市场的管制,打破国企对国内原油市场的垄断,来塑造一个竞争更为充分,主体更为多元化的国内原油现货和期货市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原油市场价格回温 OPEC称冻产不再纳入考虑
世行预计今年平均油价每桶41美元
全球原油“冻产”计划或成纸上谈兵
国际能源署高层预计 原油冻产协议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 原油市场最差时刻或已过去
行业严冬产油国经济亮红灯 市场仍然需要的是减产
四大产油国就冻结产能达成协议
国际油价跌到头了吗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