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建材行业 >> 正文
我国水泥业产能过剩已远超全球正常水平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时间:2014-5-9 20:42:11 用手机浏览

    一直以来,行政审批权都被作为政府调控经济和产业的“杀手锏”,用来遏制以钢铁、有色、水泥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出现的盲目投资和扩张难题。但是,10年行政审批调控收效甚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已大大超过全球正常水平。欧美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即富余度在20%左右是合理的。

    据统计,我国一半以上水泥市场的设备利用率已降至70%及以下,如广东一些大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只有67%。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泥熟料产量12.79亿吨,熟料实际产能富余37.6%,实际水泥产能富余32.3%,已超出20%的合理范围。截至2012年底,水泥实际产能超出当年水泥需求8亿吨。

    在我国西南地区,以2012年熟料消费计算,产能过剩度达35%,川渝地区过剩超过37%。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区域人均产能已经赶超全国平均水平,重庆、贵州的人均产能已达到2.76吨和2.58吨。

    但目前西南地区乱批乱建水泥项目的问题依然存在,以云贵两地最为严重。今年2月底,贵州有31条生产线还在批,一度出现了“一个县建一个水泥厂”的现象,云南有40余条线在批,这两个省的规划都在1.5亿吨左右。

    一位业内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建、拟建项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产量比例测算,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为62.9%。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曾建议,对新建项目要采取更策略的方法。比如,只要新上项目涉及污染排放,就需要购买污染排放指标,以此取代项目核准中的总量控制。如果企业退出市场,关闭企业的污染排放指标可以出售。这样,企业就有了很好的退出机制。“企业新上项目要有污染排放指标,没有指标就不能上项目,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让水泥工业结构更加低碳、绿色。”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煤炭业负债逼近4万亿 东中部煤企风险凸显
中国外交部回应钢铁产能过剩
水泥产能过剩拖累逾七成企业业绩下滑
全球面临钢铁产能过剩顽疾
“十三五”炼油产能过剩亟待化解
2016石化产能预警报告出炉 煤化工等过剩加剧
产能严重过剩 煤电建设遭遇大刹车
产能过剩成钢铁全产业链“毒瘤”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