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轻工纺织 >> 正文
政策替代不了市场 原料成为制约纺织产业持续发展掣肘
来源:中国产业网 时间:2014-6-25 15:43:39 用手机浏览

  1至5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6%,增速继续放缓,行业发展压力增加。原料本是纺织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今却成了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掣肘。一方面是高额的国内外棉花价差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替代棉花的天然纤维供给不足,化纤技术有待提高。

  棉花之殇痛在产业

  “棉花之殇,痛在产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近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纺织原料会议上说,尽管在整个纺织原料中,棉花仅占据20%,但作为基础原料的棉花,价格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纺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也影响着天然纤维、化纤等其他原料的供需情况。

  国际上棉花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花价格是以临时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的。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呈下跌走势,与国内棉花的价差进一步拉大,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纺织行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任何技术进步和人才储备都显得苍白无力。

  国内外棉花价格差扩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产业出口都带来直接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1至5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6%,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增速放缓约5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

  “虽然4月国家宣布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但国库里仍有1200万吨的棉花,至少需要2至3年时间来消化,受国储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国内棉价偏高问题短期内仍不能解决,棉花问题仍然会长期影响纺织行业。”高勇说。

  政策替代不了市场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介绍,从2011年起,我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三年收储总量超过1600万吨,占到棉花全国总产量的80%。同期国际市场棉价波动幅度近50%,国内市场波动幅度不足10%。

  “从稳定棉价,保护农民的角度来看,收储政策无疑是成功的。”高芳说,但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临时收储政策也呈现弊端。“对于棉农,只需要把棉花卖给国家,不用关注质量。同时,过剩的棉花存入国库,不仅纺织企业负担沉重,也给财政带来负担。

  “不要让国家成为买家,让政策替代市场。”高芳说,今年4月,我国宣布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选择新疆作为试点地区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新政策。就是在确保棉花价格市场化的基础上,将差价补给实际种植者,既发挥了市场效益,又保护农民利益。

  然而,实施目标价格补贴的新政策虽已颁布,但具体细则仍未出台,很多纺织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对后市的判断也模糊。高勇说,除了目标价格以外,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还在制定中,如何让市场说话,如何在价格过度下跌时有托底,防止卖棉难等,仍需要界定。

  “今年是收购市场放开的第一年,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系统性卖棉难,希望保持政策定力,降低对市场的干预度,让市场来说话,让市场回归正常。”高勇说。此外,对于国库中大量的棉花库存,他建议国家能够在储备棉发放上出台优惠政策,缓解企业高成本压力。

  加速新型原料替代

  破解原料困境,除了在棉花上做文章,还需要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和开发新型原料上下工夫。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还能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但是,我国每年回收纤维却不足原料的10%,仅在上海、广州有一些回收旧衣的尝试。

  王天凯说,目前,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不健全,回收废旧料加工技术也有待提高,能够回用到服装、家用纺织品上的比重还很低。

  “现在钢铁造纸大部分都靠回收原料维持生产,我们为了弥补今后原料的不足,也要加强废旧原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王天凯建议,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废旧纤维制品回收系统和相关标准制度与渠道体系,逐渐扩大废旧原料在纺织品再生产中的比重,同时加强回收提炼技术研发。

  此外,除了传统天然纤维外,也要不断提高新型纤维的开发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建议加大纤维材料技术研发力度,以开发出性能更优、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纤维产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春节假期后新疆高等级棉花价格上涨
未来五年节能玻璃高隔间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加快 上半年完成初稿
水泥行业市场受到双重生影响而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
大型钢企去年成本下降盈利304亿 创三年来新高
中国煤炭消费本世纪首现下降,消费顶峰指日可待
中纺联:纺织产业转移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内棉花价格依然疲弱 外棉也难独善其身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