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轻工纺织 >> 正文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破斧”转型:下游延伸 补足短板
来源:中国产业网 时间:2014-8-6 15:35:09 用手机浏览

  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实力规模,山东纺织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一席。但服装创意设计不强、缺少品牌严重影响着山东纺织服装的整体竞争力。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如何转型,谋求价值链高端,摆脱大而不强的尴尬?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这几天,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接到一笔1800多万美元的毛呢绒订单,对方是来自法国的奢侈品牌迪奥。

  山东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兆龙介绍说,“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国内的高端品牌和国外的发达国家,比如说欧美、意大利、英国、法国大约20个国家和地区, 1到6月份,已经完成订单180万米,比去年同期提高35%以上。如果客户再来的话,也只能是10月份之后再开了,根本干不过来。“

  去年,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占到了全国的18%,除了瑞福生公司,南山、亚光、如意等纺织企业的都是国外不少一线服饰品牌的供货商。然而,“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是,在2014胡润服装家纺行业品牌价值榜中,前十大品牌中没有一个是山东的。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副院长梁菊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咱们目前生产的主要是一些中间产品,终端的消费品比较少。中间产品你只能供给下游的生产企业。”

  “山东省像服装类的终端产品,它在整个纺织业占的产值仅仅是0.27:1这样一个关系,而像广东省可以达到1.25:1,”梁菊红认为,“所以说山东省算得上是一个纺织服装大省,但是离强省还是有一定你个距离。”

  转型,必须往下游延伸,补足服装行业短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铺天盖地的布料变成服装内饰工艺品。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从政府部门到企业,说得最多的,就是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

  梁菊红分析,“一方面我们的产品结构要做调整,应该重点发展的是一些终端产品的产业,另外发展的这些产品应该向高智能化发展,赋予它更多的科技含量,更能符合人们的需求。”

  创意设计和品牌是山东服装行业的两大软肋。虽然与动辄几十年甚至过百年的国际一线大牌无法扛鼎,但山东本土服装品牌也在艰难困境中积极谋求与国外品牌的合作,借力提升。作为山东服装的领军企业,新郎希努尔年初与意大利、跟英国两家品牌合作,推出普兰尼奥高端私人定制西服,产品利润比之前提高了10倍,品牌影响力由此进一步增强。

  新郎希努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波认为,“品牌的建设、销售利润、消费群体终端的占有,这三个是一体的,没有好的企业的产品,你就不会有终端,就不会有消费者的喜欢,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消费者来购买你的产品。”

  按照山东提出的纺织业转型目标,到2017年,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9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2.78万亿,年均递增13.5%,逐步实现由纺织到服装,由加工到品牌,由家用纺织到产业纺织的转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借两会东风 纺织服装产业振兴四大猜想
新疆吐鲁番地区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
国企亏损 民企盈利 山东钢铁企业再现冰火两重天
2015年纺织服装行业 改革步伐加速建设新征程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深度转型 期待来年表现
年终临近纺织企业采购棉花意愿增加
山东化工产业升级“百花齐放”
纺织服装行业三季报总结 仍处于调整阶段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