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9月1日起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同时放开进口LNG 气源价格和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政策,上述供气企业可与下游用户单独签订购销和运输合同,气源和出厂价格由市场决定。
本次调价基于2013年6月发改委发布的气价方案,方案内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调整了天然气价格,本次的调价是进一步拉近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差异的重大举措。
据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天然气资源对进口的依赖逐步放大,价格也严重失衡,因此天然气调价势在必行。
天然气发电直面“难关”
在浏览相关消息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虽然本次调价旨在增加企业开采积极性,例如对于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气田开发,但显而易见作为“用气大户”的企业确实因为本次调价而增加了不小的能源成本。
在这其中,对使用天然气发电的行业影响首当其冲,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上网电价下调的政策已经敲定,下调幅度在0.01元/千瓦时左右。同时,经过专业人士测算,在本次气价上调的影响下,若按气价上涨0.4元/立方米计算,则发电成本会上涨约0.09元/千瓦时。一边是气价的上调,另一边是电价的下落,这势必会对天然气电厂的效益造成巨大的打击。
能源成本间的博弈
同样在最近,各地煤价纷纷下调,发改委也多次召开了煤炭行业脱困会议,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煤炭的价格已几近降到了“冰点”,虽然相比天然气,煤炭的能源转化效率较低,同时还伴有严重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但目前大环境下造成生产成本的巨大差距或许能拉近两种能源的距离。
在7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油、 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适度增加油气替代、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由此可见,煤炭行业也在朝着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很好的规避了煤炭的污染及能效问题后,“煤”与“气”间的博弈或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行业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