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电力煤炭 >> 正文
限产减销是根治煤炭业困局良药?
来源:中国能源网 时间:2014-10-20 14:44:12 用手机浏览

  随着宏观经济不断走弱,煤炭行业持续面临压力。在上周末召开的煤炭脱困工作通报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大中型煤企亏损面高达近70%,行业下行态势还将持续。

  数据显示,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其中煤矿库存1.1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另据测算,今年我国煤炭供给或达6.5亿吨,但前8个月需求仅为1.5亿吨。受制于严重失衡的供需关系,煤炭价格一路下跌至480元/吨附近,而行业的盈亏平衡点为530元/吨。应该说,供需严重失衡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困局的症结所在,煤炭企业超能力生产则是导致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

  今年稍早些时候,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从各地区和各煤炭生产企业来看,无证开采、超能力生产、未批先建的产量不低于4亿吨。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13个省、2699处煤矿的生产能力等信息,上述煤矿产能为14.28亿吨,整体超产明显。根据测算,若要实现全年产量总量不得超核定能力的要求,9月至年底,上述13个省的煤炭月均产量需要下降近一半。

  在此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以来,发改委多次牵头相关部门研究煤炭行业脱困措施,并将限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视为解决煤炭供大于求的关键方案之一。例如,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还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公示。

  令人高兴的是,随着行业脱困措施不断加码,近期部分大型企业已经承诺减产。例如,中煤集团宣布,下半年将主动减产2000万吨,减产幅度达20%,这也是该集团历史上首次主动安排调量减产;神华集团也决定今年限产5000万吨,减销6000万吨。在大企业的示范效应下,或许会有更多企业加入“限产减销”的行列,加之煤炭行业的传统需求旺季将至,行业整体供需格局短期内有望好转。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尽管限制超产短期后有助于煤市企稳,但企业近期的减产行为仍更多受行政力量的影响,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煤炭行业而言,行政化限产的作用可能较为有限。一方面,作为重资产行业的典型代表,煤炭企业拿矿的前期投入非常巨大,且往往是负债拿矿,因此需要大量现金流来覆盖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支出。所以,当产能落地后,企业投产甚至超产的意愿非常强烈,主观上限产的动力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且不论限产后可能损失的市场份额,“限产保价”本身就存在悖论—当价格上升至盈利点后,若放开产能则价格又将遭到打压,但若继续限产无异于为他人做嫁衣。因此,从客观上看,企业的限产行为也不能改变煤炭行业的长期供需矛盾。

  事实上,虽然相关救市措施已经出台了一段时间,但近期煤炭股的表现依旧低迷,明显反映出市场对限产政策的效果心存疑虑。

  笔者认为,在粗放式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煤炭行业累积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却被过去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所掩盖,随着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这些问题逐步浮出水面,且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于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煤炭行业来说,想要走出当前的困局,仅靠行政化的限产远远不够,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势在必行。在笔者看来,煤炭行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加快引导落后产能退出,以更有效地化解煤炭行业供需失衡。从长期看,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如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为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煤炭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层次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发改委:将加大力度控制煤炭产能
政协委员批评水泥玻璃产业大而不强
须警惕我国钢铁高端产品产能过剩
建材业面临产能、效益、竞争三大挑战
上网电价或下调 电企利润遭创
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本质与行业协会功能的发挥
铁路上调运费 电厂采购乏力 动力煤进入“春节行情”
平板玻璃新规强化标准约束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