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商业资讯 >> 正文
PPP项目 怎样避免“投资无门”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2-19 16:02:06 用手机浏览

四川两会期间,一位身处攀枝花的企业家表示过去一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迅猛,自己也想参与其中,但几次与相关部门接触后,发现合作流程并不明晰,咨询也找不到人,一句“不清楚”让他感叹:“投资无门”。

缺乏操作层面规定社会资本易错失最佳进入时机

四川省大力提倡PPP项目,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还会感觉“投资无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表示,因为部分PPP项目落地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进展缓慢。

省政协委员、省经济法律研究会会长司马向林认为,相关PPP模式的规定过于笼统,基本都是原则性,项目规划、立项、主管部门审批程序、职权范围、风险管理和承担、特许权协议等问题没有操作层面的规定,决策周期长。他以成都的李家堰水库举例,审批程序走了一年多,至今项目仍未正式启动。“这会让很多社会资本错失最佳进入时机,也增加了企业的时间和决策成本。”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贾月成表示,该省要实现并保持“两个中高”,PPP模式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要切实降低行政门槛。“要让社会资本看到诚意,也看到效益,才能真正做‘活’这一模式。”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李柏林如是说。

设立省级PPP管理中心对各地识别筛选PPP项目给予指导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司马向林认为,首先要在较高层级制定规章,明确职权,然后行政部门必须精简内部环节,做到简政放权,避免一个审批环节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降低PPP项目进入成本。致公党四川省委建议,应指导各地建立一条PPP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通过在各级政府服务中心建立服务站,创新项目审批服务、建立部门横向并联审批制度等,加快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率。“由于PPP是新生事物,专业性较强,所以在市县乃至第三方机构都会出现人才匮乏现象,间接导致咨询不畅、流程不清的情况。”李柏林建议,可以成立一家综合性机构,通过培养、引进、调配等方式聚集专业性人才,提供咨询的同时,对流程进行持续优化,起到“智库”的作用。

李柏林的建议与致公党四川省委提案《关于加快我省使用PPP模式的对策建议》不谋而合。提案提出了“两个中心”建设——尽快建立省级PPP管理中心,对全省各地在PPP项目识别、筛选、准备,PPP项目库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尽快建立电子化平台中心,对外集中发布PPP项目信息,邀请社会资本和预期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并实现充分竞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企业并购
网络借贷
节能咨询
节能认证
人才招聘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