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CPI上涨2.1%创五年高点 |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9-1-20 22:43:26 用手机浏览 |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较11月放缓0.3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放缓。2018年全年CPI上涨2.1%,较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创五年高点。
2018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9%,增速较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放缓。2018年全年PPI同比上涨3.5%,和上年相比涨幅下降2.8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通胀数据低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2018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1.5%。
分析师指出,2018年12月CPI涨幅走低主要受油价等非食品价格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月内经历三次较大幅度下调,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到1.7%,是近两年以来首次回到2%以内。
“12月通胀数据不及预期部分验证了我们此前对于大宗商品的快速下行将会带来通胀整体降温的猜测,内外需求的走弱也会持续压制通胀的表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他指出,2018年四季度以来,食品价格持续走弱,猪瘟使得散户养殖加快出栏,短期内市场猪肉供给加大,目前的市场供需情况暂不能支撑猪价进入上行通道;受油价持续下行的拖累,交通工具燃料价格下行幅度较大,拉低非食品端的表现。
考虑到短期内食品价格对CPI的支撑效力或有提升,春节效应或推动1月CPI小幅回升至2.0%左右,后续需关注环保限产政策放松后的逐级传导以及猪肉价格的回暖。
招商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表示,2018年12月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关于通缩风险的预期,石化产业链或者说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无疑是本次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的原因,未来需要关注的是其价格走势是否可能出现拐点。
2019年CPI将上涨乏力
分析师普遍表示,总体来看,2018年CPI同比增速上升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上升所带动。未来CPI缺乏上涨动力,同比涨幅将收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一方面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难以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在国内外需求稳中趋缓的情况下,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普遍回落,非食品价格涨价无力,即便是房租价格也在2018年高基数的基础上难以再大幅走高。因此,预计2019年CPI中枢将回落至2%以内。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此前预计,2019年中国CPI将重回2%以下,最低点可能会降至1%以下。
至于PPI,分析师认为,在国内需求难以显著走强、制造业订单明显下降的背景下,2019年PPI增速将保持下降趋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