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地方政府低碳经济转型存在的主要障碍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1/1/28 16:43:32 用手机浏览

  中国节能产业网讯 日前,中国行政学院举办了第一期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专题研讨班。期间,来自35个省区市有关地级市(地、州、盟)的政府市长(专员、州长、盟长),就“低碳约束下的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中学员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节能减排,既是义务也是责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却面临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迅猛增长。地方政府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占比较大的地区,低碳转型困难高于全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重化工业特别是煤电产业占比较大的城市,如邯郸市、徐州市、榆林市、阿勒泰、海西州等地区,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十一五”以来,虽然单位GDP能耗年年显著下降,但由于底子差,基数大,时有反弹。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低碳转型的主要障碍。

  2.欠发达地区存在“低发展水平下的低碳排放基数制约”的矛盾。目前,阿勒泰、滁州等一些欠发达地区,总体碳排放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在低基数基础上还要持续降低能耗比,是困扰这类地区建设低碳城市的突出问题。如滁州市人均能耗只有全国的44%;单位GDP能耗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从数据上看,滁州好像已经是一个低碳城市。但深入分析,滁州碳排放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不发达,消耗能源少的农业占GDP比重达23.3%。在这样的低基数基础上还要持续降低能耗比,对滁州这样正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的地区,无疑是一个挑战。

  3.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手段单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实现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目标,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即减排压力主要依靠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奖励少、惩罚多”,加之低碳技术的改造和应用成本较高,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能源环境成本的约束作用弱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不足,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4.现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低碳转型。35位市长几乎一致认为,在分税制下,地方不发展经济就没有税收,就保不了稳定,也保不了就业;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压低能耗排放,必然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财税增收。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统一、不匹配,不适应低碳转型。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城市反映,由于历史原因,老工业城市多为贡献型财政体制,上交国家多,地方留成少,长此以往,造成地方“转方式,调结构”的财力支撑条件不足。以淄博市为例,2009年全市完成境内税收260亿元,其中留归地方的只有74.66亿元,仅占28.72%。境内特大型国有企业齐鲁石化公司2009年纳税总额达75.82亿元,而地方分成部分只有4.25亿元,但同期齐鲁石化公司的SO2和COD排放分别占到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27%和10%,这两者之间显然是极其不相称的。

  5.低碳城市建设缺乏“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撑”。从资金成本看,“十一五”期间,中国降低碳排放成本大约94元/吨,这与我国出售CDM的价格相当。如果“十二五”时期,我国降低碳排放的成本也按此水平匡算,全国可能需要上万亿元的资金才能够达到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40%—45%的目标。显然,资金是低碳城市改造的主要约束因素。从技术条件看,目前国内企业尚不具备对低碳技术设计、规划及整个产业链的实现能力。近年来,尽管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但各地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核心技术需要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发展低碳经济。

  6.低碳经济缺少具体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撑。目前我国较为完善的低碳城市标准是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评估低碳城市新标准体系》,但这只是倡导性的体系。现行《环境保护法》是1979年制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1989年。21年过去了,全国环保事业发展一日千里,而立法却原地踏步,形同虚设。全国人大曾在2002—2008年间,不断建议修改《环境保护法》,但是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由于全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作为承担发展低碳经济任务的主要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环保部门、工信部门等),面对企业钻空子、违法成本低的情况,无所适从。如果强行采取行政手段,又造成政府与企业甚至与老百姓的利益冲突,陷入“政府有压力,企业没压力”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深入专题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聚焦海南节能环保:低碳节能,还能更进一步
电力行业扛起我国节能减排“大旗”
我国正规划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完善碳市场
我国正规划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 完善的碳市场是不可或缺
2015年中韩节能交流培训会成功举办
山西省长李小鹏:坚持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5年江西省节能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