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模式,走欧洲路线还是日本路线?
来源:不详 时间:2007-4-24 12:22:31 用手机浏览

随着全球能源局势的紧张,与柴油车技术一同热起来的,还有混合动力技术。今年年底,丰田在美国大获成功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将在长春下线。与此同时,上海通用、奇瑞等多家企业也宣布将进行混合动力车技术及产品方面的研发。发展混合动力车风头强劲,一夜之间,让欧系企业多年来在柴油车宣传上的优势化为乌有。无论怎样,混合动力车又为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混合动力车与柴油车,实际上是欧系与美系、日系企业在技术标准上的一次正面对垒。二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国的环保标准不同所致。据专家介绍,在欧洲国家,由于较为重视汽车尾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含量,因此选择柴油发动机技术最为合适。美国以及日本的尾气排放标准,则较为重视颗粒物的排放。这正是柴油车排放的软肋之一。同时,由于一直以来,美国市场的能源供应状况不存在很大的压力,汽油发动机又在舒适性以及减小噪音等方面优于柴油机,因此汽油机在美国、日本市场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由此,目前仍以电能和汽油机为主的混合动力系统,也在美国及日本市场推广起来更省力。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二者中的哪一项技术更适合中国市场推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刘峥认为:“也许在未来,我们汽车动力的来源恐怕是氢动力、电动力,或者其他新的动力。但是从现有的动力过渡到将来的动力,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二三十年。柴油机系统和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则是目前可行的两种技术,其中柴油机应该是最成熟、最现实、风险最小的合理选择。”

  专家指出,尽管混合动力车技术在逐渐进步,同时也在美国加州等地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但混合动力系统在中国推广有着致命的技术缺陷。这一缺陷来自于其所装备的两套动力系统之一———电动力系统。

  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至今,在加速、起步、上坡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长途行驶或者在郊区、高速公路上行驶则暴露出其不足。由于技术不足以及成本高的原因,为电动系统充电的电能源供应站很难普及。在这些地区行驶,电能的补给相对困难。而靠油动力系统为电动力系统充电,动力性能又无法保持。打个比方,如果混合动力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共有100千瓦,则电动力系统和油动力系统的功率各有50千瓦。如果油动力系统50千瓦的功率既要为电动系统充电补给,还要保证车辆以足够的驱动力正常行驶,显然不是那么现实。

  有一种说法,即现在日系企业的混合动力系统多采用电能加上汽油动力系统,如果采用电能加柴油动力系统,是否能更好地节省能源?专家指出,事实上,目前混合动力系统的问题主要出在电动系统上,即电池无法长期良好地存储电能。从电动力技术的研究伊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然而电池问题一直是不能突破的瓶颈。刘峥告诉记者:“前不久北京市使用的几辆全新电能技术的公交电车,在新车时可以跑100多公里,但使用几个月以后,电瓶衰减严重,以前每天需要充电4~5次,现在每行驶一次,就需要充电一次。混合动力系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践证明,电动力系统的续航技术悬而未决,仍然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之一。

  从排放标准上来看,不久前,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减排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产生主要来自汽油机的排放,目前相对较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正是采用汽油机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仍不如柴油动力系统效果明显。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没有签署这项协议,因此目前承受较大的舆论压力。如果美国签订了这项协议,温室气体排放量居第二位的中国势必承受比目前更大的压力。

  事实上,随着全球能源供应不足正呈现扩大之势,柴油车也逐渐在美国、日本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加上欧洲市场,柴油车正在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目前在欧洲市场,几乎45%以上的产量为柴油轿车,根据预测,在2010年时,欧洲将有50%以上的轿车为柴油车,日本会达到10%,美国会达到5.7%。J.D.POWER公司预测,到2015年时,全世界将有35%的车辆是柴油轿车。

  同时,与昂贵的混合动力系统成本相比,柴油机无疑在此方面更适合中国国情。目前在各种动力系统中,柴油机是最成熟的技术之一,生产设备也是许多企业现有的。同时柴油机对于整车的改动较小,混合动力车的改动则较大。专家认为,选择柴油系统,企业投入风险最小,混合动力的耐久性问题、电池动力性等技术性问题,还没经过长期考验,大规模投入风险较大。

  刘峥还告诉记者,由于过去城镇、乡村有使用柴油机的经验,因此对柴油机有良好的使用能力,同时受经济条件约束,农村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节能,对于故障、耐久性问题肯定比大城市要重视得多。因此,中小城市对柴油机的接受比例肯定比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高很多。至于混合动力车,“恐怕将来的发展方向会选择在大中城市”。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两会·能源】推节能减排 促绿色发展
聚焦两会:工作报告八提"能源" 八提"环保"
节能环保中央拟支出291.25亿元
专家:大气治污须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欧盟启动能源联盟以降低对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到2050年将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目标
第八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强调能源结构多元化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