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产业网讯 2011年3月5号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披露,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随着节能减排目标即将尘埃落定,那么“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该如何分解和实现呢?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说:“现在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是8%,后面10年的任务是再增长7个百分点,差不多要翻番。那么,我想2015年应该达到11.4%,留给后五年3.6%,这样比较均衡。如果前面完成的少,后面显然就难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减排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是有信心,我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只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同时适当加快核电发展的话,应该是有可以达到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马富才说,对16%节能目标应适当降低,或者变为16%左右,留有余地。要认识到16%的难度,同时还要有跟进措施。一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的能耗实际现状,弄清中国的基础。二是确实要区别对比,各区域之间单位GDP能耗之间差别很大。三是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千万不能一哄而上。四是千万不能为了指标弄虚作假。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两会间对记者表示:尽管我们用了很多办法,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完成了19.01%,基本实现了20%的节能目标。但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比如能源消耗在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分布,在生产流通中一个工序的分布等诸多问题,都不清楚。在做好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节能指标分解到地区、行业和企业。
“如果是能源消费总量分解的话,分解到各个部门还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是能源强度分解的话,估计比较难,目前方法还不明确。在技术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结构节能就非常重要。对结构调整而言,一方面要避免高耗能产业的过剩,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替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室主任姜克隽说。 泰豪集团负责节能项目的许文军说,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果。发达国家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单位GDP能耗往上走的,我国在这个过程中五年下降19.1%,非常来之不易。对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工作,各级领导对这个事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许文军认为,随着节能减排目标的敲定,“十二五”会出台一系列大规模的节能政策,确保最大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在“十二五”规划,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央政府需要转变发展的理念,真正地把思想、观念、思路、办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不能再走过去粗放型发展的老路,要使得政府从上到下各个方面都把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十二五”节能目标和碳强度目标应同时制定和实施,在政府的激励措施中应当有差别化的对待,如双指标完成的奖励,单指标完成的鼓励和双指标不达标的惩戒等。节能减排目标应遵循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适中的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顾问牛文元表示,中国287座地级以上城市排放出二氧化碳总量占全中国72%,接近3/4,城市是我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大头,因此对城市的治理,在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中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他认为大头抓不住,靠小的虽然有作用,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就微乎其微,所以宏观上还是要抓大头。“十二五”是一个转折点,必须抓住这一时机,把能源利用、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压下来,不仅无法实现我国政府关于碳排放的承诺,能源安全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公开表示,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基础上,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
据权威研究表明,“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和“十一五”期间的实现途径并无本质区别,将继续以依靠技术节能为主、结构节能为辅的模式,预计技术节能所占的贡献比例将从“十一五”的约70%降低到“十二五”的60%左右;而结构节能所占的贡献比率将由“十一五”的约17%,上升到“十二五”的约30%。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相关人士证实,目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已经按地区初步分解完毕。国家层面的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相差一个百分点,分解到地方时,两个指标间也差一到两个百分点。与能源强度指标实行年度考核不同,新增的碳强度指标,采取规划期内中期评估、再期末考核的方法,避免秋后算账带来的巨大压力。
深入专题了解:“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