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为期两天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在南京成功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对“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国首次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成为衡量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初步确定,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废固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2%左右。
苏波指出:节能减排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26.01%,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亿吨、炼钢产能6860万吨、水泥产能3.3亿吨、焦炭1亿吨、造纸1030万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
在狠抓工业节能降耗的同时,全国各地还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途径上促进环境保护由被动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苏波强调:我国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能耗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约占三分之一的水平,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重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0~20%。“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任务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指标,作为衡量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关键指标。
苏波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一是要继续抓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狠抓企业和行业技术进步;三是狠抓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坚决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要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抓手,逐步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两型”工业体系。
会议还确定了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目标,2011年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同比要分别下降4%、4%以上和7%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