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产业网讯 近日,国家多地对节能灯进行了抽查,发现众多问题,节能灯节电不节钱的问题再次被社会所关注。北京市消协在北京市场随机购买了636只节能灯进行比较试验,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浙江、福建7个省市的33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53个装配E27灯头节能灯抽检中,有超过两成的节能灯达不到节能效果,超过七成的节能灯功率实测指标未达到产品明示值。其中,雷士、飞利浦两个分别代表国内和国际的照明大品牌赫然出现在不合格企业名单里。

海关查获的假冒“日立”节能灯
广东省质监局日前抽查省内企业生产的LED路灯等4种产品共320批次,合格180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56.1%,剔除1批次仅标识项目不合格,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56.6%。其中LED路灯及LED路灯用光源控制器、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节能灯)合格率最低,内在质量合格率分别仅44%和43%。其中,东莞20余产品上了“黑榜”。另外,在此次检查出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中,不乏“台达电子”、“勤上光电”、惠州TCL等知名企业的产品。
安徽省工商局近期在合肥、巢湖、阜阳、亳州四市抽查了29家经销单位的40组节能灯,21组合格,合格率为52.5%。 本次抽查不合格的节能灯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在灯功率、光效上不符合标准要求。意味着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在节能灯功率上弄虚作假,用劣质荧光粉代替优质荧光粉,生产企业选用不合要求的灯管和元器件拼凑组成,质次价低,严重损坏了节能灯的声誉。
湖北省工商局近日发布的质量抽检结果,12批次节能灯产品质量不合格被曝光,涉及玛兰士、大丰、欧日、东南照明、欧和、索明、公本、好时光、益众照明、恒盛、精采、钟华等品牌。此次抽样检验节能灯商品18个批次,其中,6个批次节能灯合格、合格率为33.3%。12个批次不合格商品中有11个批次为实际功率不合格。
专家表示造成节能灯合格率低主要有5个原因。一是企业为追求利润,故意高标功率,或用低价劣质的元件装配;二是企业对节能灯所使用的关键部件如电子元件、灯头、灯管等采用外购的方式,产品的最终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三是企业对电磁兼容的要求,缺少相应的技术保障能力;四是企业缺少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能力;五是节能灯产品不是国家强制认证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使得目前国内市场上节能灯生产企业鱼龙混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