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由政府推动节能活动的一种管理方法。是企业委托专职能源审计机构或具备资格的单位组织,对用能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能源的利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增强企业对用能活动的监控能力,并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成本。能源审计是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方案的一个必备步骤,还可以作为取得政府和有关部门财政援助、税收优惠和筹集节能资金资格的一个信贷保证。
能源审计的作用
1)对企业能源消费起着监督和考核作用。 通过能源审计,及时分析、评价和掌握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减少对能源不合理的消耗,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2)对企业组织生产与进行能源管理起着指导作用。 企业通过能源审计,可以全面掌握本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分析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明确节能方向,寻找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确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方案,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能源政策、法令、法规和标准。 能源政策是整个国民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以有限的能源资源,取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必须认真的加以贯彻执行。
能源审计的内容
能源审计包括能源和原材料审计,内容包括九个方面:
1) 企业的能源管理现状;2) 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3) 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检)测系统和统级状况;4) 企业能源消费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产品综合能耗、产值 综合能耗等指标)计算分析;5) 主要用能设备或工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消耗指标计算分析;6) 企业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 7) 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8)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计算分析;9)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评价。
企业能源审计的原理和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核算系统、合理用能的评价体系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审核考察机制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寻求节能潜力与机会。
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 开展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便是依据上述基本原理,对企业的能耗、物耗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审计、诊断、评价。企业能源审计的具体实施,就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收入、支出的财务帐目和反映企业内部消费状况的台帐、报表、凭证、运行记录及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国家的能源政策、能源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设备测试,对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系统地审计、分析和评价。
能源审计的主要方法包括产品产量的核定,能源消耗数据的核算、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企业能源审计结果的分析等。 企业通过能源审计可以掌握本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寻找节能机会与潜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既适用于政府对企业用能的宏观监督与管理,也更适用于企业对能源和物料的合理配置使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能效。
能源审计的工作流程
能源审计首先要确定能源审计的目标,就是企业做能源审计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能源审计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从而确立能源审计项目,计算出工作量和人员的安排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