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十一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积极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在工业节能降耗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下降26.01%,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工业能耗再降18%的新目标,工信部将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使节能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重点落实 加强企业节能管理
工信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作为抓好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重点用能企业是工业的主体,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对于提高整个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工信部编制印发了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大力推进重点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发布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13种产品(工序)能效标杆指标,制定能效对标方案,组织推进对标工作;充分发挥能耗限额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督查;探索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突出抓好一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
节能减排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强大支撑,工信部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重点用能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作为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发布了《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专项推广实施方案;会同科技部开展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11个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技术筛选和评估工作,分行业制定发布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目录和应用案例;稳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重点支持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一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
市场调节 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当前发达国家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市场化节能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业绩及信誉情况缺乏了解,难以选择到好的合作伙伴;二是一部分企业不守信誉,导致节能服务公司资金回收难。鉴于此,工信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2010年5月份,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节能服务公司推荐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推荐一批节能服务信誉好、拥有自主创新节能技术和取得良好业绩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并公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