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清洁能源范围的碳排放子行业有望因碳交易在全球的兴起而受到市场关注,专家预期碳交易将在2020年达到2500至3000亿美元交易额,超过原油期货。在上市公司中,以巨化股份领衔的一批节能减排概念股有望因此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不断深化,碳交易日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专家预测,世界上碳交易量将来会超过原油期货交易量,中国的碳总量很大,碳交易前景非常乐观。
相对于炒得火热的新能源概念其他子行业,属于清洁能源范围碳排放似乎成为市场遗忘的角落。随着《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以及美国可能加入全球减排计划,这些都可能使国内外的碳减排供需关系带来显著的变化,值得市场密切关注。
碳排放交易通俗点来说就是“别人掏钱,你来减排”。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每个国家都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每个国家和企业情况不同,减排难度也不同,这时可以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完成减排任务有困难的可以用钱购买其他国家的指标,将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
碳交易也是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减排手段。国务院新近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指出,要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目前,国内较大型的碳排放交易所是北京、上海、天津三大交易所。其中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目前主要的业务内容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节能减排综合服务等。自成立以来,交易所组织进行的自愿碳交易达517,506吨二氧化碳当量。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碳市场与碳交易的探索阶段,关于碳交易的业务目前涉及的还不是很多。但碳交易市场在我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07年 , 国际碳市场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额达640亿美元,2008年交易量上升为48.11亿吨,交易额攀升至1263亿美元。据预测,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将达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