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峰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山西是资源、能源和工业大省,其节能减排的历史欠账多,加上金融危机后工业呈现恢复性增长,能源消费量大幅跃升,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出现反弹趋势。主要污染物虽然持续下降,但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仍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由“十一五”的2项指标增加为4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山西自加压力,又增加烟尘和工业粉尘2项污染物削减指标,减排的范围更广,减排难度将更大。作为能耗大省,面临用能“天花板”的指标约束,山西肯定会在节能和增效方面加速产业化步伐,节能技术、产品、装备、服务等的投资空间将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今年7月,山西省发改委共对187个项目节能文件进行了审查和批复,对400余个项目进行了登记备案。
另一方面,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山西省成为我国第九个“新特区”。山西省提出了“气化山西”的目标,预示着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延伸将全面展开,尤以清洁煤、煤化工产业为最大亮点;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合一”工程将引发市场井喷。因此,山西在“十二五”的5年里,在投资、能源、环境3个领域将有大表现、大作为。目前,在山西节能减排领域的政府财政税收支持将对市场投资形成强有力的刺激效应,山西省确立了52项重大节能和重点节能工程建设项目,其中,节能项目37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能项目11项,节能技术推广项目4项,项目总投资26.55亿元。今年省财政下达2011年省级节能项目资金1.15亿元,以确保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