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的大力推进下,各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
浙江、江苏、甘肃等14省市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江西、天津、山西、湖南、山东等16省市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现有国家标准中未涉及的产品能效限额标准,对重点用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节能标准要求。
上海市编制发布了《上海产业能效指南(2011版)》,为行业、企业、政府部门、有关单位提供节能实用信息和参考数据,同时推进上海市工业产品能耗全面向世界“看齐”。
广东省惠州市首次将节能“一票否决”制应用于县(市、区)党委责任考核。
河南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全省100多家重点企业中推行80多项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每年节约96万吨标煤、节水72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613吨、固体废弃物1700万吨,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9.8亿元。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减排众多措施中最立竿见影的,但也是最让地方政府头疼的。不过,近两年,山东省却尝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甜头”。
工信部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和2011年,国家下达给山东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涉及13个行业、163户企业。山东省不仅完成了任务,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扩大行业范围,提高淘汰标准,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两年来,山东省共有667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其中,水泥、炼钢、焦化、造纸、酒精、印染等行业实际淘汰量比国家下达任务分别多出209%、95%、120%、120%、140%和7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