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外商家出新招抢滩节能产业
来源:不详 时间:2007/4/24 12:46:23 用手机浏览

“深圳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一些眼光敏锐的合同能源管理(EMC)公司已将视线转移过来,欲先期抢占商机。”在昨日召开的“EMC及EMC融资担保培训班”上,传出这样的信息。

  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较大的节能降耗潜力。据调查,夏季中央空调平均存在20%-30%的节能潜力;工业企业中大部分变工况电机存在10%-40%的节电潜力;大部分照明系统仍未进行绿色照明改造,节能潜力约为30%-70%;各类电动扶梯2万余台,年耗电量约6亿千瓦时,节电潜力高达30%-80%;各类公共建筑、居民建筑存在30%-50%的节能潜力。

  “我市139户重点用能单位用电总量达45.67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总量的11.7%。如果这些用能单位都能实现单位能耗下降15%的目标,就可节电6.86亿千瓦时,节省下来的资金就近6亿元,这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深圳市贸工局资源办主任岳雷表示。

  跨国巨头捷足先登

  开展节能降耗,前期需投入一定的设备改造资金,但许多企业由于认识不足,不愿承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先期垫钱做改造,再通过节省费用返还的EMC模式受到各国好评,一些专业EMC公司逐渐浮出水面,并加紧进军中国市场。

  在深圳市政府争取下,作为世界500强的霍利韦尔公司就捷足先登,通过自己的银行资信系统,在深圳挑选了20家商业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接触,包括华为、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和地王大厦等耗能大户。据悉,深圳青岛啤酒厂的进展速度最快,目前正在做节能方案。

  “跨国EMC公司前期工作非常精细,先做好整个规划再照章执行,前期咨询等不收钱,但等进入预可行方案时,则要求客户交订金,以约束其行为,这一点国内很多企业都不能适应,这也是目前外国公司水土不服的原因,但长远来看这是方向。”岳雷称。

  本土准EMC公司兴起

  政府引入跨国EMC公司,的确产生了一些“鲶鱼效应”,目前深圳就有3-5家准EMC公司在开展业务,像中彩节能设备租赁公司等。但与外国企业相比,这些本土EMC公司还处于“幼稚期”,多由节能产品制造商转型而来,其规模还是偏小,资金实力不足。

  “关键是这些公司技术集成差距大,基本上是靠单一的节能技术起家,比如照明节能、电机节能等,而深圳一些大企业则更多地希望节能服务供应商能够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打包处理各种问题,市场供需间出现了裂口。”市节能专家委员会一位人士表示。

  政府尽力扶持EMC机制

  尽管本土准EMC公司实力尚弱,但政府还是有意培育。在去年开展的14家政府机构及财政支持单位节能改造中,有关部门还是选择了将项目整体打包给一家公司,然后再由其分包出去,以期将松散的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组成联合体,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市贸工局也计划在年内成立节能检测中心,以健全EMC的市场秩序。

  据了解,“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也把目光投向深圳,目前正与三四个项目洽谈节能投资担保问题。这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实施两期,一期投入3000万美元,支持成立了北京、辽宁、山东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二期也投入3000万美元,计划培育EMC担保市场。

  “一些EMC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碰到资金短缺或者收偿风险,但担保政策要求资产抵押,不接受节能方案合同抵押。”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世行项目部首席节能专家徐飞认为,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节能服务公司而言显然难以逾越,阻碍了EMC机制的大规模推广,必须绕过这道坎。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100多名中外专家将会聚福州研讨节能和环保
专家提醒:家电商家打起模糊的“节能”旗帜
发改委北戴河会议聚焦外商并购等六大热点议题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