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年初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将万元GDP的节能降耗与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作为两项约束型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
官方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一份来自全国政协调研组最近完成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4%的目标难以完成。
就连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明显不乐观。几天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大新闻发布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韩永文坦承,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数字会下降,但4%恐难实现。
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同比上升了0.8%,且其增幅超过了同期的GDP水平。能耗增长主要表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尽管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了0.5%,且这是近3年来单位GDP能耗首次出现下降,但为之欢欣者寡。因为目前单位GDP能耗仅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让全年节能降耗的形势异常严峻。
2006年同样难以完成的,还有另一项限制性指标污染物减排。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削减2%。2006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到4%,韩永文认为,全年污染物减排指标难以完成几成定局。
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不难发现,为了实现节能降耗4%的任务,政府主管部门从2006年年初就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安排和力度,有关节能降耗的新政频频推出,动作不可谓不密集,手腕不可谓不强硬。尤其是2006年8月,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公布《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之后,国务院迅速发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强调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即便如此,两个限制性指标显然双双“难守”。
能耗年降4%目标“失守”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此间专家指出,节能降耗是对各项产业的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产业调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目前最为棘手的是,投资增长过快带动部分高耗能行业迅速扩张,致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仍慢于工业,而能耗高的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从工业增加值看,今年1-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其中重工业增长18.2%,增速快于轻工业3.3个百分点。从高耗能行业发展和高耗能产品生产看,前几年大规模开工的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项目,有相当一部分于2006年建成投产。
此外,能源资源价格水平还不尽合理,节能降耗管理力量薄弱、政策措施见效慢,各种政策支撑条件如有关节能降耗的目标考核方式、指标体系等很多基础工作还不到位,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滞后等,都是2006年能耗目标难以完成的重要原因。
各地也在为节能降耗工作而努力。自2006年年初中央提出GDP降耗目标以来,各地纷纷行动起来,许多地方重新调整了“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工作重点,提出了本地区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的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到下级地方和行业。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当一部分地方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高效落实的力度有待提高。
“如果没有有力的措施,‘十一五’规划还可能重复‘十五’计划的情景,即所有的经济总量的指标全面超额完成,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有些却会落空。”全国政协委员陈清泰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担心的话言犹在耳。
一个关键问题是,尽管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国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八大任务中,节能降耗甚至被排在了第四位,国家发改委三番五次申明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但事实是,传统政绩考核方式毕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从数据来看,我国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不管是企业还是各地政府,上项目、铺摊子可使政绩立显,没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则痛痒不大。此等状况下,如果各地依然按GDP论英雄,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不管节能降耗还是污染物减排指标,最终都无法跟GDP抗衡。
一个新动向是,为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十一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已陆续开始调低GDP指标,但同时却调高了降耗指标。比如,天津、河北已确定2007年降耗4.4%的指标;山东确定2007年的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为4.5%;云南、浙江、青海、北京等均于近日将已确立的单位降耗指标进行上调。此动向不仅彰显出各地对节能降耗工作更为务实,也充分说明此项工作的艰巨程度。
但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全国节能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有可能在2007年开始显现出来。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信号是,国家开始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近日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此方案旨在从能源定价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现象。
这还不够。专家指出,从目前看,现有的措施还不足以保障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开创新的政策和组织措施,包括投融资、产业政策、国土规划、城市规划、房地产政策、消费政策等都要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要完善节能法律法规,为节能降耗提供法律保障。
2006年12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显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2007年,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变,将会被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