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碳交易试点节能效果明显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时间:2014/5/28 14:37:52 用手机浏览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要快速发展,形成规模,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地区间碳排放核算标准差异大,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有待强化。二是区域间碳配额流通机制需加紧设立。各试点地区碳交易处于封闭状态,区域间碳配额不流通,但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不断发展,碳配额的跨区流动将是必然要求。

  近日,我国五个碳交易试点市场交易规则体系基本完善,碳交易试点市场成效明显,许多企业已经自觉进行节能减排,但也有企业担忧配额不够用。

  五个试点交易规则基本完善

  记者了解到,4月29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公布《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在原有《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的基础上,对交易人管理、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细化,对涨跌幅及最大持仓量等进行了限制。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去年6月施行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现货交易规则(暂行)》,并在12月份进行了一次修订,此外还出台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暂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则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之外,又补充了《碳排放交易会员管理办法》、《碳排放交易结算细则》、《碳排放交易信息管理办法》、《碳排放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碳排放交易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等多项业务细则。

  广州排放权交易中心则在使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心)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及《会员管理暂行办法》。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相关规章也较详细,分别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规则(试行)》、《会员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细则(试行)》。

  碳交易试点市场有成效

  记者了解到,碳交易在上海试点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上海试点未满半年,交易主体已逐渐增多,企业参与度和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尚未引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情况下,上海市场的交易量却逐日上升,累计交易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也有许多企业已经自觉进行节能减排,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下称“中铝上海铜业”)近日上交的排放报告显示,公司2013年碳排放总量为5.3万吨,比官方发放配额(6.3万吨)节省了近1万吨。据媒体报道,此前公司每年平均消耗5万吨标煤,是“重点耗能单位”。在环保大潮下,公司关停了一些高耗能生产线,转向低耗能的高精尖项目,同时有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采用太阳能发电,现在公司每年可节约2700吨标准煤,仅太阳能发电一年就有200万度,足够日常照明。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出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变化。报告显示,60%的沪市公司已经设立单独的部门来承担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公司减排的具体责任,以及实现气候目标的各种激励机制;超过85%的公司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已经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65%的公司已经着手设立具体的减排目标;57%的样本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减排计划并鼓励有关减排活动的投资。

  虽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能够带来良好的节能效果,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对现有政策表示担忧。中铝上海铜业的相关人员表示,按照现行政策,新项目必须达到产能的60%才能申请新增配额。该公司2013年底新上的高精度铜板项目与总体产能占比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所以还不清楚能否据此申请到新配额。“新项目未来如果全面投产耗能量就上去了,到时还怕配额不够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60亿交易额!全国碳交易已达2.7亿吨!
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今冬再添“煤改电”取暖居民27万户 河北南部电网
河北省2017年各市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结果
中天钢铁集团两大环保项目正式投运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布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北京确定2018年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能耗降2.5%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