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发改委:产能过剩行业审批权酝酿下放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时间:2014-6-17 14:11:47 用手机浏览

  国家发改委昨日宣布,《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再次修订由2015年提前至今年,将有更多项目不再需要政府核准。同时,国家发改委还表示,产能过剩行业不会因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或者审批权限的下放或取消而愈演愈烈,市场“无形的手”能把产业过剩到一个程度之后再慢慢地回归到相对理想的状态。业内认为,修订《目录》主要从适应简政放权和发挥市场作用出发,此前下放审批权没有涉及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担忧一放就乱,从国家发改委表态来看,未来产能过剩行业审批权也有望下放。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5月已经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很快将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意见,力争在9月左右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黄民昨日在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说。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指出,新政府执政以来已经陆续下放了数百项行政审批权,很多审批权已下放到地方或取消,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里面这些审批权还存在,但已经名存实亡,因此应该及时修订以适应当前的变化。此外,目前经济形势发生一些变化,政府调控越来越重视发挥市场作用,也需要对投资目录进行修正。

  据统计,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本届政府共取消下放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计划再取消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远超本届政府任内500多项的计划。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此前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中,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机场、煤改气、风电等基建、能源领域,但钢铁、水泥、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审批权却基本没有涉及。

  黄民透露,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来控制,这种方式可能效果不会很好,也不是一个最佳的调整渠道,应该有很多其他的方式,首先是市场调节,其次还有相关的如土地、环评、社会资源方面的协同制约。产能过剩行业不会因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或者审批权限的下放或取消而愈演愈烈,市场“无形的手”应该能把产业过剩到一个程度之后再慢慢地回归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一位业内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投资审批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从以往经验来看,审批比较集中的行业往往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审批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从目前国家发改委表态来看,未来化解产能过剩可能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可能更强调节能、环保、技术等指标约束,产能过剩行业审批权未来也有望下放。

  事实上,去年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就不再过分强化行政审批的作用,转而要求各地未批先建的项目先停产、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用市场化办法来调控,也即是用节能、排放、环保、技术等手段来监管。

  “下放产能过剩行业审批权需要相关配套跟进,特别是投资体制改革,如完善投资过程监控、建立问责制,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审批权下放后,出现产能过剩行业更加严重的情况。”陈及说。

  在知名经济学者、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看来,过剩产能集中的产业多以国企央企为主,国家层面可以从严控国企央企着手,出台一系列举措强制国企央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同时,化解过剩产能需要地方政府大力配合,国家层面在官员考核、升迁任免时可以将优化产能、调整结构作为重要指标,从而激发地方政府落实相关政策的积极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广东省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工作
四川省能源领域推进价格市场化
“企业环境信用”助推节能减排
上海发布国内城市首份绿色交通年报
李克强:防止社会资金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行业
李克强:防止社会资金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行业
石油石化行业节能降耗形势解析
6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落地津冀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