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昨天正式对外发布。意见称,我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控制目标,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44%提高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努力培育形成6大千亿元新兴产业、10大千亿元园区、10大千亿元企业,基本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5大产业: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意见中称,多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轻工业和重化工业,培育了烟草、冶金、能源等支柱产业,重化工业的发展壮大,对做大经济总量、培育工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创造财税收入、稳定和扩大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形成云南特色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随着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我省工业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市场主体弱、创新能力不足且竞争力不强,部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重工靠资源、轻工靠烟草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就要解决工业是经济发展最薄弱环节的问题,解决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培育发展大生物产业、大能源产业、大制造产业、大旅游产业、大服务产业。
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轻工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调整发展重化工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向注重轻工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
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意见称,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以2013年为基期,到2017年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能耗排放进一步下降、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目标,到2020年,要努力培育形成6大千亿元新兴产业、10大千亿元园区、10大千亿元企业。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要求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44%提高到50%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6.8%提高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7.6%提高到10%以上。而且能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重化工业,新建的重化工业项目装备工艺、节能减排水平,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能耗排放进一步下降,要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能由2.12吨标准煤,下降到1.91吨标准煤,进而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也全面实现控制目标。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要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利税年均增长13%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6.3万元/人,提高到45万元/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由4.8%提高到6%以上。
到2020年,全省要培育形成6大千亿元新兴产业,10大千亿元园区,10大千亿元企业,工业布局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较好,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内生动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4大重点任务
培育6大千亿元新兴产业
培育一批千亿元新兴产业,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产业。
轻工业销售收入,要力争从2013年的118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5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轻工业销售收入要超过40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到2020年要力争培育3到5家百亿元级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要从2013年的35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2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要达到1100亿元。
此外,要重点开发铂、锗、铟、金等稀贵金属为基材的新型材料,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要从2013年的78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0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2020年要达到2800亿元。
还要大力发展汽车、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3年的57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5%,2020年要达到17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