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时间:2014/9/19 16:43:20 用手机浏览

  全球绿色经济兴起对中国产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绿色科技的出现将会赋予产业发展巨大空间,蕴涵着更加丰富的机会。在新的产业竞争领域,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地位还没有确立,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稍纵即逝的“机会窗口期”。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挑战是主要方面,有可能削弱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必须早做应对,将这种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

  一是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借环保、安全、健康、社会责任之名,制造不必要的“贸易壁垒”,行贸易保护之实,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西方国家对进口产品提出了“碳关税”、“碳足迹”的要求,绿色壁垒逐渐成为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西方国家实行“碳关税”、“碳足迹”,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避免“碳泄露”和不公平竞争,其实质则是赤裸裸的国家利益,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不仅使发达国家“有效地”规避了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应负的历史责任,而且置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于十分不利之境地。

  二是发达国家利用金融工具衍生出碳金融市场等所谓绿色产品金融市场,并控制这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对我国构成威胁。据易碳家了解到,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27亿吨。巴克莱资本环境市场部总监预言,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最新数据表明,2011年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达到960亿欧元。韩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指出,中国虽然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但中国作为卖主,议价能力弱,处于劣势,欧美发达国家掌握排放权交易的话语权。

  三是绿色产品技术标准和技术市场为发达国家所主导。技术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秩序,对内可促进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对外意味着几乎是壁垒和产业壁垒。传统的竞争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而现在则是产品未动,标准先行。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技术标准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加强网络产品正的外部性而设立的,尽管也存在着因标准的存在而减少产品的多样性、降低消费者效用的问题,但前者利益往往大于后者的不利。而在当今时代,技术标准已成为少数企业垄断产业命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主要手段。技术垄断企业往往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整个市场效用的提高,技术标准推出往往使垄断势力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普遍采用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技术标准战略思路,通过掌握大量的全球技术标准获取垄断利润。在绿色经济的传统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既有深度(从发展历史看)又有广度(从应用范围看)的技术体系,对我国形成包围态势,我国企业被迫接受它们制定的技术标准体系;在绿色经济的新兴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营销网络也占据了先机,对我国形成巨大压力,在很多方面我国企业被迫跟随。

  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根据各环节价值增值的多寡,制造业产业链可以画出一条“微笑曲线”:上游研究开发和零部件制造以及下游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利润相对较大,而中间的组装加工环节利润较小。“微笑曲线”可以清楚地表明制造业各环节的利润率差别。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凭借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环境要素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难以为继。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资源稀缺引起的价格上涨,中国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或者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或者沿产业链升级,企业将更多的活动投入到前期研发和后期的营销、售后服务和品牌建设中去。为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将更加延长,将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中加入检测、检验认证、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微笑曲线”将更加陡峭,这使得中国以组装加工为主的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与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国际分工产业链高中端环节中,中国产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以检验认证行业为例,中国检验认证的龙头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差距明显。国际主要检验认证企业如瑞士通用公正行(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等都有上百年的经营管理经验,经历过多次危机的考验而生存下来,不但资本实力雄厚、营业收入大、雇佣员工多,而且具有良好的品牌和声誉、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全球检测测试网络等。与国际主要检验认证企业相比,中国检验认证标杆企业除了在成本竞争方面有优势外,其他方面都很弱,和发达国家的跨国检验认证公司还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实际上产生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高利润;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可能借发展绿色经济的种种理由,对中国进行施压,迫使中国接受相应的标准、体系和认证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以电生火” 或将颠覆传统燃烧方式
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工业园区节能环保循环产业联盟”在宁成立
今冬再添“煤改电”取暖居民27万户 河北南部电网
河北省2017年各市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结果
黑龙江多举措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中天钢铁集团两大环保项目正式投运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布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