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中旬开始,我国南方、华东、华北、华中四大区域电网宣布调高电价,这是今年我国的第二次电价上涨。全国销售电价由此每千瓦时增长了2.7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电价上涨与以往相比,除了应对用电高峰出现的供需严重不平衡之外,更多了优化经济结构等宏观调控方面的考虑。
矛头直指高能耗产业
此次电价上涨,最引起大家关注的莫过于:对高能耗产业在取消优惠价政策的基础上,又加大了限制力度。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将试行差别电价。也就是说,这6个行业中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电价将在全国工业电价统一调整的基础上还要再分别提高2分和5分钱。
这看上去只有几分之差的调整,对于这些高耗能工业来讲却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以目前行业整体利润计算,每度电提高2分钱,企业尚有微利;提高3分钱,企业可以保持不亏不赚;而提高4分钱,则企业会出现微小亏损。这样,任何一个准备投资高耗能行业的企业,都不得不重新考虑项目能否赢利的问题。
为何此次电价调整和高能耗产业如此“过不去”呢?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分析认为,重工业、原材料生产等高能耗产业的大批上马,已经成为用煤用电紧张的最主要因素。而此类高能耗项目的重复性建设,不仅会占用大量资金和资源,而且会导致新的生产过剩,从而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提高高耗能产业的进入门槛,避免行业重复建设,引导资金投资方向。对于已经存在的高耗能产业,则希望能够在电价的压力下,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改进工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用能效率。
面对国家的这一宏观调控举措,一些企业已经敏感地做出了反应。中国嘉陵集团的有关人士就表示,他们采取了调整班次、少用高峰电、多用低谷电,加强节能降耗、内部挖潜等一系列措施,将会有效地应对企业成本上升。
然而一些高能耗产业则不会如此幸运。巨额的电费使他们不得不为以前的盲目投资付出代价。在华东地区,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重已达50%以上。电价大幅度上调以后,该地区11家电解铝厂已全部陷入亏损状态。同样为高能耗产品的铁合金也难逃厄运。由于电耗占成本的一半以上,四川峨眉山铁合金厂目前已亏损2700万元,企业开工率不到一半。电价上涨已对高能耗产业有了明显的效果。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电价上涨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紧张,但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电价调整必须与其他措施多管齐下,才可能达成宏观调控的目标,防止出现经济过热。
居民不用谈电色变
电价调整涉及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对此也是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总的来说,此次电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用电的调整十分温和,老百姓完全用不着谈电色变。
据了解,此次电价调整中,农业、中小化肥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农业生产中电价较高的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甚至还有所降低。居民生活电价调整不但幅度非常小,而且在调价之前,必须要依照法定程序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在贵州的电价调整听证会上,有关部门就为居民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2003年城市居民平均每户每月用电100度计,如果电价调整为0.47元/度,城市居民每月增加消费6.7元,全年增加80.4元,这与近些年来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相比,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中国节能协会宋忠奎秘书长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消费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在耗能耗电上一直有所增长。但就总体而言,居民用电量还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此次调整电价对居民而言,仍是以宣传、培养节能意识为主。
然而,记者注意到,尽管此次电价上涨的风浪落到百姓头上不过是毛毛雨,可是很多百姓已经开始注意节电节能了。全国节能产品评审委员会联络人陶毅告诉记者,由于缺电严重以及最近的两次电价调整,节电节能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比从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今年报名参评节能产品的企业比上几届增加了一倍多。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和商场,记者发现,不少品牌的家电都打出了“节能”口号,如“超节能”、“欧洲A+级节能标准”等。卖场的最显著位置也被“节能冰箱”、“节能空调”和“节能电视”所占据。不少商家表示,节能家电已在家电商场扮演“主角”,耗电大的家电随着消费者节能观念的加强正逐渐退出市场。一位空调专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购买家电只考虑性能、价格、质量,而现在,节能也成为顾客考虑的因素之一,并且开始算长远账,她说:“以前顾客买空调时,看到变频节能空调比普通空调价格贵,就不愿意买,现在算算长期省的电,都觉得买节能产品更划算。”
电力短缺如何缓解
随着电力价格的上涨,人们更关心的是,电力短缺能否尽快得到缓解。据了解,截至目前,拉闸限电的省份已经增加到24个,连青海等西北省市也进入了缺电大军。据预测,今年高峰期全国电力缺口大约在2500万千瓦左右。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电力短缺,最根本的原因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外,还存在着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多管齐下进行治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戴彦德副所长指出,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用煤、油发电的比例是很小的,主要是以核电、水电和各种可再生能源为主。而我国主要是靠煤、油发电,水电、风电、核电比例不大,导致能源大量消耗。我国的一次性能源储备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更加剧了能源紧张的状况。
此外,能源使用效率低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国人的重视。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范维唐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据权威人士介绍,如果我国的能源利用能达到当今日本的水平,目前的能源消耗足以支持我国经济再翻两番。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改变电力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依赖于低效的一次性能源转变为依靠清洁高效能源,从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消耗高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方式。
为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国家做出了相应规划:逐步加大水电投资,争取2020年前水电开发率达到45%左右;优化发展火电,降低煤耗;积极建设核电,力争2020年前有大批量投入;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持电源结构的优化合理。同时,充分发挥电网的作用,以三峡电网为中心,推进全国联网。再从中国联合电网出发,向北与俄罗斯,向东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向南与东南亚诸国互联,在21世纪逐步形成范围广大的亚洲东部联合电网,从世界的角度来缓解电力紧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