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北京加快企业碳排放报送进度 核查机构展开竞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5-1-12 13:57:55 用手机浏览

  北京试点在经历了首年履约以后,2014年度的碳排放报送、核查工作来得比上一年早了一个月,并且一改政府指派、政府出资的方式,控排企业将首次体验从第三方核查机构目录库中自行委托对应行业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自行付费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这标志着北京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正在向市场化迈进,19家第三方核查机构将在543家控排企业的核查业务中展开竞争,核查能力、报告质量、数据准确性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第三方核查价格也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受控排企业所属行业的排放特点、企业规模及运营方式等。

  新年伊始,在完整得到2014年数据后,北京碳市场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报告核查相关工作已经启动。相比去年,今年的步伐有所加快,同时,这也是北京企业首年自主选择核查机构,核查机构间的竞争悄然展开。

  1月5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于2月28日前上报碳排放报告,并于3月20日前向北京市发改委报送加盖第三方核查机构公章的核查报告。

  相比去年,这一报告时间有所提前。2014年,企业递交碳排放报告的时间为3月20日,而核查报告递交时间则为4月5日。同时,今年春节假期时期为2月下旬,也促使企业提交报告的工作在节前加快开展。

  上述通知同时规定,自2015年起,重点排放单位(即控排企业)应从第三方核查机构目录库中自行委托对应行业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此前,北京的企业核查工作由政府统一安排并出资,因此北京碳排放核查机构将于今年首次接受市场化竞争的考验。

  不过,国内碳排放核查市场化并非没有先例。在2013年及2014年的盘查及核查工作中,考虑到碳市场作为新生事物,企业接受度有限,多个试点均由政府主导相关工作。但深圳试点于2014年已经率先尝试了企业自主选择核查机构,并顺利完成核查报告提交工作。

  企业关注核查数据质量

  对北京控排企业而言,自主选择核查机构并自行承担费用此前已有心理准备。

  在去年的核查工作完成之后,北京已经明确了2015年将由企业自费核查,并通过各类渠道与企业进行了沟通。

  “我们知道原来就已经规定免费核查是有时限的,之后就自行决定选哪家,毕竟以前是政府统一出钱,现在企业自己做能更好的进行选择,”一家旗下有多家机构被纳入北京试点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此前已有心理准备,因此在去年核查工作完成后就开始着手2015年的核查工作,明确告知旗下纳入企业将要自费核查,以便这些企业提前做好预算。

  不过,由于正式通知下发时间为今年1月,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2015财年的预算制定,因此仍有不少企业并未拥有核查预算,造成了一定财务难度。

  在自主选择核查机构的过程中,核查质量成为大多数企业首先关注的重点。3家受访企业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核查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准确详细的数据,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也防止可能出现的数据混乱。

  “我们选择核查机构,价格还是其次,服务质量非常重要,不希望因为一点价钱的差别选了水平不够的机构,最后得到一笔糊涂账,”一家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进行核查,不仅仅是完成政府要求,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得到的数据对自身情况进行更好的判断。在去年的核查中,由于核查机构工作不够细致,导致最后的结果难以分析,无法帮助企业优化排放管理。

  同时,4家受访企业表示,通常来说如果没有问题,会沿用以往的核查机构,因为已经有过两年的合作,机构对企业情况更了解,沟通合作起来也更愉快。一家跨国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政府给我们指定的核查机构派出的人员非常专业,对政策和规则很了解,核查能力也很强,本身机构背景也过硬,因此我们就沿用了这家机构。”

  也有企业希望得到核查机构的更多服务。一家生产型企业表示,他们拿出了较高的预算,希望选择一家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对碳市场了解深入的机构。最终签订的机构除了能够提供核查服务外,还能在企业培训、碳资产管理、CCER交易等方面给予指导,因此价格稍高也可以接受。

  核查机构展开竞争

  早在去年下半年,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了对核查机构的选择,而核查机构间的竞争也已经展开。而在1月份发改委的正式通知发布后,核查机构对企业的争取也开始加快速度。

  目前,北京共有19家经过备案的核查机构,其中既有大型的专业认证企业,也有专注碳领域的中小型企业。2014年,北京共纳入543家控排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在同类型的核查机构中选择,如果质量相似,则价格成为竞争的第一要素。

  此前,北京处于规范市场和培养核查机构的考虑,通过政府出资的方式进行核查,价格为每家企业8万至12万元。

  在此基准上,最初北京核查机构给企业的报价基本在5万至6万元之间。

  但同时,由于其他试点政府核查的出价均在3万元左右,给了企业较低的心理预期,加上竞争日趋激烈,目前的市场报价已经在3至4万元浮动,部分机构还开出了更低价位。

  “碳排放核查本身就没有固定的市场价格,现在也没有指导价,而企业也在各方询价,导致价格不断下调,”一位核查机构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而核查机构开展“价格战”的情形在深圳首先推行自费核查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一位深圳碳市场参与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的政府指定核查为每家3万元,因此最初,深圳核查机构报价也与之类似,在2-3万元之间浮动。但后期,随着询价企业越来越多,深圳的21家核查机构开始了对全市635家控排企业的的激烈竞争,价格从2万下调至1万多,有的核查机构甚至开出了6千的价位,吸引了不少企业。

  但目前,核查机构的人力成本普遍较高,价格过低将必然导致质量受到影响。一家深圳控排企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4年,企业沿用了最初政府指定的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但明显感觉到了两轮核查的质量差异。在政府指定核查时,核查机构给了对碳市场完全没有概念的企业很多帮助,并且进行了培训讲解,让企业对碳排放管理有了基本了解。但第二次核查时,只有一个新入职的核查员进行核查,所用时间也大幅缩短。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各试点对于企业碳排放数据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企业性质有所差异,使得相比深圳,北京的核查机构工作量大为加大。

  一家核查机构工作人员对21世纪报道记者表示,据他观察,相比深圳,北京的核查报告更为复杂,要求单据齐全、交叉核对,往往长达几十页。

  除了核查报告之外,北京的核查机构还需要承担企业新增设施核查、监测计划审核等附带工作。同时,深圳企业直接用电的较多,核查工作相对简单,而北京纳入的热力等行业则要求较大的工作量,而北京纳入的连锁餐饮企业,分店可以达到上百家,如果要每一家到现场核查,成本将大为提升。

  核查数据准确性需要保障

  企业自主选择核查机构,使得核查报告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家北京控排企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愿意出较高价钱聘请有实力的核查机构,同时也担心核查机构价格竞争也会使得机构为了争取合同而受制于部分企业,导致“核查数据有什么猫腻”。

  而另一家北京控排企业表示,希望通过政府出资指定核查机构的方式统一管理,规范市场。

  首试企业自费核查的深圳,对核查机构进行了严格规范。除了对核查机构备案外,深圳还对每个核查员都进行了备案考试。

  去年3月,为保障深圳市控排单位2013年度履约碳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及核查员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前进行了碳排放核查员考试。两个小时的闭卷考试中包含了深圳碳交易法规及核查管理的各项内容,在最终参加考试的601人中,共有448人成绩合格,通过率仅为75%。5月21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发改委共同发布了《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及核查员管理暂行办法》,对核查机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我相信绝大部分核查机构不可能作假,”一家深圳核查机构工作人员说,“没有必要为了一家企业把我们机构的资质陷进去,风险太大了。”一家北京核查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对于大型核查机构来说,信誉和资质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弄虚作假。

  目前,进行自费核查的北京和深圳都安排了对核查报告的复查,通过抽检方式进行质量把控。同时,由于目前各试点均已掌握了企业历年数据,因此如无设施增减和重大经营改变,企业的排放结果应该基本保持稳定。例如,上海试点出台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就规定,如果企业的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报告中认定的年度碳排放量相差10%或者10万 吨以上,或者年度碳排放量与前一年度碳排放量相差20%以上,上海市发改委应组织对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进行复查。

  “所以核查机构要造假也没有空间,积累了几年数据,政府对数据质量是可控的。”上述北京核查机构工作人员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金昌市国家级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国际能源署:中国助力全球减排
将强制性碳排放目标 纳入“十三五”规划
将强制性碳排放目标 纳入“十三五”规划
政协委员冯丹龙:建议建立绿色增长国家战略
新环保法理应配套最“强硬”的执法来保障顺利实施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节能环保
胡鞍钢:中国有望2030年实现碳绝对减排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