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李长安: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时间:2015/3/19 15:23:47 用手机浏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4年,继湖北、重庆试点陆续启动后,全国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部上线交易,其中5个试点已完成首年履约,今年6月的履约季,湖北和重庆试点将步入首年履约大考。

    在从试点迈向全国碳市的进程中,2014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据水晶碳投了解,以国务院条例形式的碳交易法规即将发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设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助力‘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提案。

    提案中指出,培育全国性碳金融市场中心有利于争取有利的国际政治、金融和市场环境,中国依托作为全球第一大排放国的市场总量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金融市场体系,不仅有望掌握国际碳市场价格定价权和话语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还能通过碳市场规避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外向型企业产品竞争力,保障 “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发展。

    李长安建议,在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大背景下,在武汉培育一个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同时建议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持碳金融衍生产业的发展。

    对此,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杲也表示,国家可在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松对各类碳金融创新产品的政策限制和管控,充分激活碳金融市场。

    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的可行性

    在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看来,建设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形成有别于上海、深圳等传统金融中心的新兴绿色金融体系,从政策和资金层面支撑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实现“中部绿色崛起”,助力“一带一路”低碳发展。

    对于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的“可行性”,李长安提出,首先,中部地区是我国碳金融市场天然的资金凹地,为“中部绿色崛起”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碳市场的核心功能是引导减排成本高的产业资金向减排成本低的产业转移,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中部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减排成本远低于沿海和南部发达地区,可引导技术和资金支撑欠发达地区最小化成本减排,并带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全国七家、中部唯一一家碳市场,经过近一年的运营,中部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价中心雏形。

    对此,提案中指出,首先湖北碳市场流动性全国第一。2014年,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1020万吨,占全国的74.10%。其中,公开拍卖200万吨、协议转让120万吨、二级市场交易700万吨。交易总额2.34亿元,占全国的49.36%。由此可见,湖北二级市场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等市场数据仅次于欧盟碳市场,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其次,湖北碳市碳金融规模最大、品种最齐。目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支持碳金融业务授信已达800亿元,碳金融产品创新数量与资金规模始终保持全国第一,且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碳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等业务,并提供质押回购、碳债券等各类碳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最后,湖北二级市场成交量占全国市场的48%,市场成交价稳定在21-29元/吨之间,当前其他试点市场的碳价开始逐渐向湖北靠拢,湖北碳价已初具全国碳价定价中心的雏形。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会员部副经理张冯雪告诉水晶碳投记者,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有较好的软硬件基础,比如良好的碳金融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同时5万平米的全国碳金融市场聚集区——“碳汇大厦”正在建设,部分机构已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

    此外,提案中还指出,全国90%的碳金融、碳中介机构与湖北武汉碳市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碳金融市场服务网络能覆盖全国市县一级。
 
    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5年两会,湖北碳市已经运行11个月,距离今年的履约期还有2个多月。根据湖北碳市这一年的运行经验,李长安提出,明确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地位,同时建议国家将湖北武汉由试点碳市场过渡为全国性碳市场,支持、发展并壮大配额和CCER现货市场,并探索碳现货远期交易,建立现货和远期并行的高流动性统一市场体系,打破目前全国7个试点碳市割裂格局。     此外,李长安建议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持碳金融衍生产业的发展。

    张杲在接受水晶碳投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在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松对各类碳金融创新产品的政策限制和管控,充分激活碳金融市场,打通排放企业碳资产融资通道,支持碳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对于新兴碳金融机构发展,在税收、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碳金融领域研究给予财政和科研经费支持。

    李长安还建议,希望能尽快打通外资入市通道,支持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建议国家外管局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碳金融市场。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我国碳金融市场规模,规范、统一碳合约标准,在合约和价格上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碳交易的定价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我国碳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间的影响和地位。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我国碳强度下降目标提前3年完成
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新模型精准预测土壤“碳排放”
四川省率先完成新一轮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与监测计划
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国内首个碳排放检测研究实验平台完成调试
2016年山东“工业绿动力”碳减排1900万吨
香港特区政府将举措降低排碳强度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