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能源合同管理"叫好不叫座" 还需改善行业环境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7/6/30 9:54:17 用手机浏览

    这种节能新模式去年在浙江节下的电可供3万城市家庭用一年,但全面推广还需借助行业环境的改善

    “我们的设备装上高压变频器以后,才12天就已累计节电18万千瓦时左右,省下了10来万元的电费。”日前,浙江临安金圆水泥有限公司电气部经理马明奎高兴地告诉记者。更划算的是,总价不菲的四台高压变频器没有花“金圆”一分钱,全是设备提供方广州一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掏的腰包。

    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公司承担主要风险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按照这种从国外引进的新模式,节能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的资金、设备,包括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然后从客户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中获取利润,根据合同约定若干年后全套设备归客户所有。

    作为一家能耗大户,临安“金圆”一直想通过节电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相关设备改造的巨额投入又让企业迟迟动不了这昂贵的“手术”。去年下半年,“金圆”招标采购节能设备,广州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以其独特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一举中标,用44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四套高压变频器的提供权,并达成节能服务合同方案。

    今年1月,四套设备全部投入运行。马明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理论上,四台高压变频器每个小时大约可节约900千瓦时电,按保守估计,设备一年运行7000小时,以每千瓦时电0.54元的价格计算,公司每年可以节约电费340万元左右。根据合同,公司每个月将节约下来的电费的八成给智光公司,余下的归自己,直到四台设备的款项全部结清。“大概两年后,这些设备就归我们了,以后的节电费用算是净赚的了。”

    “企业不需花一分钱就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而节能公司也从客户的节电效益中获得利润,不仅达到了双方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也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云鹏很欣赏这种模式,“去年我省企业单位利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节省电力约8500万千瓦时,节电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一倍。这相当于杭州3万城市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据介绍,目前省内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水泥厂、热电厂、冶金、石化、市政给水等行业。据省能源利用监测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浙江省关于能源合同管理的业务量达到6000万元左右。“我们很看好浙江市场,去年我们在浙江做了将近3000万元的业务,今年我们计划再投资5000万元。”广州一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机制引来一片叫好声,但省内却鲜有节能公司敢于涉足。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内真正在做相关业务的节能公司也就两三家。

    “诚信很难得到保障。”一位曾经涉足该领域的节能公司老总告诉记者,能源合同管理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有不确定性,节能服务公司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客户,巨额投资很可能就血本无归。

    由于前期投资大、回报慢,资金成了大问题。该位老总表示,能源合同管理要真正服国内“水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对节能效果的测算需有权威的第三方,目前这方面还相当欠缺;还有该行业普遍遭遇的融资难也亟须引起政府重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舟山:建筑节能新举措——合同能源管理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 助力照明节能
北控清洁能源联手中国南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的发散思维
胜利油田强化合同能源管理工作
安徽蚌埠出台2016年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无锡:合同能源管理年省10万吨标准煤
合同能源管理成中央空调建筑节能市场发展趋势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