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最近一份针对本市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1家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有关部门的努力推进下,节能降耗的理念、指标已被许多企业熟知、接受,但不少企业对自身能耗降低潜力并不抱乐观态度。
七成企业对自身潜力不乐观
调查发现,由于行业不同,能耗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也不同,主要规律是:能源、化工、制造业等制造类企业能耗百分比较高,而服务业能耗百分比则较低。
调查显示,有关部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已收到初步成效。关于“十一五”期末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以及各企业能耗下降目标,绝大多数企业都表示“了解”或“听说过”,只有1.8%的企业表示“不太清楚”。对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规章,75.7%的企业表示很了解。在建立能耗统计制度方面,分别有94家和11家企业建立了统计月报制度和统计季报制度,占94.8%。
即便如此,各被调查企业却对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的潜力不抱乐观态度:有77家企业觉得自身能耗降低的潜力在10%以下,占69.4%;有27家企业认为能耗降低的潜力在10%到20%之间,占24.3%;仅6家企业认为能耗降低潜力超过20%。
企业反映节能关坎重重
调查显示,企业推进节能降耗,面临着四道坎。
“我们想对老、旧、耗油高的车辆进行更换,可是缺乏资金。”公交公司的无奈也是不少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缺乏节能资金。一些企业在问卷中反映,他们也希望能将节能降耗工作推进下去,但由于缺乏资金,硬件设施、专业技术等得不到提高,节能降耗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道坎是缺乏节能技术。一些企业提及,因为没有技术和经验,以致节能降耗效果低,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缺乏节能相关信息也困扰着不少企业。部分企业认为本单位节能降耗工作是在“闭门造车”,他们迫切需要及时获得节能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希望能和同行企业的相关人员交流节能降耗的工作心得。
还有部分企业苦恼缺乏自主权。调查发现,大型集团的下属公司无自主权,节能项目须经上报批准后才能实施。这样一方面减慢了节能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上级企业对具体情况不了解而影响结果。
代表建议细化政策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的政策措施还应针对企业的实际困难进一步细化。
有代表提出,政府可专门构建一个关于节能降耗的论坛,通过企业实名注册,一方面将政府最新政策和消息及时发布出去,另一方面也能实时了解各企业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动态,同时也为企业间交流提供平台。
有代表带来企业的心声:针对各企业对节能问题提出的种种意见和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不足,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对不同的行业分别实施不同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