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绿色低碳融资国际论坛上获悉,我国将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绿色金融市场。这是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致辞中透露出的信息。
史耀斌说,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下,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尽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财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多层次、多方式支持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依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史耀斌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型产业,完善壮大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行业,逐步形成在政府引导下以经济和市场为主的长效市场减排机制,实现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总成本。
史耀斌表示,目前资金瓶颈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一大挑战,应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细化价格、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债权、股权、保险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碳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加快建立高效的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
史耀斌提出,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发展模式也是一大方式。他表示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以契约平等的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长处,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目前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社会资本进入难等问题。
史耀斌指出:“我们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通过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依法治国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银行集团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伯特兰-巴德尔 (Bertrand Badré)表示:“在中国实现重大经济和环境目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能够高效地为重点领域调配资金。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一旦开始运作,其规模将是全球第二。中国利用市场工具成功实现绿色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中国的绿色增长之路需要金融创新来化解资金瓶颈,要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用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驱动新一轮可持续增长。”
据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高介绍,2015年我国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将实行更有力的碳排放政策。“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体制机制正逐步完善,目标约束不断加强,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各地都已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时间表。”李高表示我国将努力使这一峰值尽快到来。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中国重工业占经济比重高、能源中大部分为煤炭,这样的经济结构亟需改变。他表示,除了政府财政投资外,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社会资本参与,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绿色银行,同时鼓励现有银行成立绿色事业部、推动成立绿色产业基金、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和相关部委协商,拟推出中国的“绿色金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