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估计,中国未来需要每年2万亿以上的绿色投资,这将占到GDP的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马骏指出,目前政府部门年度预算只能拿出三千亿元左右投入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而在全部绿色投资中,预计政府出资只能占10%到15%,其余85%到90%需要民间出资。
环保产业肩负着治理环境污染和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双重使命,但从目前总体规模和质量来看,差距尚远,多数环保企业仍停留在污染治理的阶段。
一些环保企业人士也认为,改善环境不仅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还必须采取财税、金融等手段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
有银行系统的人士呼吁,“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环保产业。
绿色指数和以绿色投资为基础的投资产品,被认为可以降低绿色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成本。国际上目前已有标准普尔全球清洁能源指数、纳斯达克美国清洁指数、FTSE日本绿色35指数等。
马骏建议在中国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体系”,以激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例如开发绿色指数,推动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指数的投资应用。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发多样化的绿色投资产品,包括公募基金、ETF、集合理财、专户理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