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收效不甚明显 发展绿色信贷需各方推进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5/10/28 20:12:59 用手机浏览

    当前,绿色经济已深入人心,而绿色信贷工作却推进缓慢。尽管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相继发布,但收效却不甚明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从业者尚未对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形成深刻认识。

    从政府角度看,地区环境指标应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但当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以各种方法争夺银行信贷资源,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环境政策,以各种名目和形式干预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扭曲。由于地方政府的袒护和纵容,环境违法案件中仅有少数受到依法处理,环保企业缺失公平的信贷环境。

    从企业角度看,环境信息透明化,始终是推广绿色信贷的首要前提。环境信息不透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正确性,这也是当前银行业推行绿色信贷受阻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之所以对环境信息公开持消极态度,一方面是由于披露环境信息会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担心环境信息公开会使筹资受阻。

    从金融从业者角度看,目前金融从业者对如何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例如,一些银行将绿色信贷看成是政府助推、带有环保公益性的活动,而非核心商业元素。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商业银行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明确了银行未来的社会责任,提出明确的计划和发展目标。除此之外,银行业缺乏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机制,监督体系滞后,这也是造成绿色信贷工作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对任何一家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营状况、社会影响、环境保护3方面进行的,环境指标被认为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而经济指标仅被看作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因而,金融从业者必须清楚理解绿色信贷的意义所在,在审查信贷项目时,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规避潜在的环境风险可能引起的损失,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信贷,促使其实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将绿色信贷纳入银行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规划。商业银行应根据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绿色信贷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金融资源、客户资源、人才资源等条件,制订科学的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把绿色信贷纳入每一年度经营规划,对计划年度内绿色信贷的规模扩张、客户市场拓展、产品结构优化、风险管控、业绩增长等做出计划安排。

    二是不断加大绿色信贷产品和管理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增加绿色信贷产品的研发投入,紧密跟踪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和服务品种,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应尽快推出投资于节能环保项目和具有循环经济概念项目的银行理财产品,并推进绿色信贷产品的资产证券化。完善绿色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产品与服务定价技术、企业评级技术等。银监会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绿色信贷执行标准、风险评估标准、数据统计标准和业绩考核标准,为商业银行建立规范的、能够充分体现绿色信贷特点的管理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应构建可以共同使用的信息平台,借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商业银行在办理绿色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问题时也可反馈给环保部门,以使其掌握的企业信息更全面。央行征信系统应尽快把资源、环保等方面的信息纳入企业征信档案,使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决策时有据可循。

    四是加快构建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对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贷款、中小企业部分绿色信贷项目等风险较高的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建立由财政贴息、财政出资弥补绿色信贷损失等构成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发展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应在新设机构、产品创新、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对绿色信贷应实行有别于一般贷款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其贷款风险容忍度。

    五是建立健全相应的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明确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实时动态对信贷资产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规定对融资项目的贷后管理要求及有关操作,包括能源审计核查、节能技术评估、环境影响评估、采购审核及报告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六是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等方式,向相关企业和公众宣传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以及绿色信贷政策的理念、流程、规定等相关知识,使绿色信贷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让企业真正明白其环境违法行为不仅面临处罚风险,更会给其生产经营、社会声誉等造成负面影响,由此给银行融资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有望缓解
苏钢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
资本助力 节能环保产业将“插翅”翱翔
财政部今年助力节能减排2000个亿
央行启动绿色金融债市场 支持节能等六类项目
焦作银监分局绿色信贷助力节能项目显成效
工行逾7000亿贷款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总投资超76亿元 4个节能环保项目组团落地成都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