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成功”后年启动全国交易体系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5-12-1 13:02:33 用手机浏览

    11月30日,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讲话时,再次表示将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一部分,碳排放权交易在试点四年后即将结束,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于2017年启动。

    试点成果显著。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8月底,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而被纳入排控企业的履约也在上升,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

    近日,相关气候和能源问题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尽管7个试点的碳交易额和碳交易总量都未达到预期,但两年来的试点经验仍是成功的。

    “用碳交易量的大小来衡量成功不是很恰当。试点的主要目的是看看这种机制是否能够顺利运行、长期看是否能够促进低碳投资。”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顾问吕学都认为,试点省市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已经在低碳发展方面有了比非试点省市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一个方面的成功。

    《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日前重申了这一时间表。

    碳交易试点慢慢转热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省、广东省、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将2013年-2015年定为试点阶段。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杲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1月至10月,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446万吨,占全国的62.5%;累计成交额3.38亿元,占全国的57.1%。

    张杲表示,湖北的成功一个是因为该省的试点总量大,在7试点当中,只有湖北和广东两地包含了一个省规模的面积;另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设计了比较严格的减排制度设计体系。

    “我们所有的控排企业基于历史排放数据分配的配额是0.9192,这是全国最严的。也就是说如果历史排行基值是100万吨的话,我们给你的配额只有91.92万吨,还有剩下8万吨需要你通过减排或者通过市场去买,因而市场就具有流动性。需方是政府创造的,政府定多少的减排目标,市场的需求就有多大,湖北的交易量大也证明湖北在减排政策制定方面的严厉尺度是最大的。”张杲说。

    不过,据媒体报道,碳市场容量全国最大的广东,在2015年新的周期内也出现过井喷式的增长。据统计,自履约结束(6月23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配额成交量384.16万吨,其中协议转让2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37.15%。与2014年的冷清相比,交易热度大为提升。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刘晓鸿9月1日在与投资者见面的时候表示,“前两个年度,不是很理想,但是从第二个履约年度结束到第三个履约年度的初始阶段,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有了井喷式的发展。”

    而在碳价格方面,除了个别交易所出现过大幅波动之外,7个试点的碳价格基本在30元/吨以下的低位。

    “湖北的交易价是在21元/吨至29元/吨之间,没有较大的波动。”张杲说,“价格稳定比较好,毕竟碳交易市场比较小,很容易被人操纵价格。”

    张杲表示,湖北省政府有一个碳排放权的投放和回购的管理办法,如果价格到了一个不合理的区间,省政府会考虑适时投放配额来稳定市场价格。

    但从总体来看,碳交易的总量仍未符合市场预期。

    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世界银行曾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而中国国内的多个研究机构都预测,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以上,并且在2020年之后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目前较低的交易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如配额发放是否合适,履约、监管是否到位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碳市场价格在中国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应该属于很正常的了。” 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顾问吕学都说。

    专家建议碳排放配额应有长期价值

    “总体来说,无论是碳交易的总量、价格,或者履约率,都还是略低于预期,这要求我们将来要对碳配额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同时对未履约企业的惩罚措施也要跟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澎湃新闻分析,从碳减排的角度来看,碳交易试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减排效果,但从碳交易体系的完善来看,在建立全国市场的时候应该要多方面改进才能改变交易量总体平淡的局面。

    林伯强认为,在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之后,总的趋势是排放控制会越来越严格。随着对排放总量更加严格控制,价格也会升高。但他认为,碳排放权的紧缺度还不是决定交易规模的关键性因素。

    “长期来看,必须通过立法确定每一个碳排放权配额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就跟房屋、土地一样,具有产权或长期使用权,从而能够成为一种法律确定的资产或财产。有点像物权一样。只有这样,投资人才能够放心投资。减排获得的排放配额,如果只有短期如1-2年有效,投资人是不可能去投资的。其实这一点才是目前全球碳市场不景气的根本原因。”吕学都解释说。

    张杲则表示,要对接将来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各试点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以湖北省为例,目前与国家层面的交易系统互通互联已经基本解决,但纳入排控的企业数量还需要陆续增加。

    “国家定的排控企业标准是1万吨以上,但湖北目前是6万吨。目前湖北省纳入的排控企业是138家,但跟国家标准对接之后就要增加到300家以上。”张杲说。

    张杲认为,MRV体系(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对接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湖北的基础好一些,数据非常齐,我们从2009到2014年每年的数据都有,对市场情况的了解比较好,对接相对容易。”

    但张杲也透露,对于部分试点来说,留存配额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我们也了解到其它试点地区,留存配额非常多,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留存的配额没有完全向碳市场过渡。一年下来,企业手上的配额还有没卖出去的,这个怎么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呢?这个配额不是国家发的,是省里发的,但是省里发多了,这该怎么办?有些试点省份一两年下来多了几千万吨,它有个想法,建议国家全部保留,全部一比一的保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的话,每个试点就不会认真做自己的减排。”张杲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深圳碳市场首度异地输出 总目标建立全国性碳交易中心
河北承德:6企业纳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合约签署 交易量为1万吨
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成交金额已近13亿
湖北碳市场建设经验总结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发改委:碳交易市场截至11月底累计交易破5亿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活跃 市场机制促减排效果居全国之首
日企首次在中国提供碳排放权交易服务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