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环保投资有需求 一哄而上有风险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6/1/12 15:14:19 用手机浏览

    在当下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增幅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却表现抢眼。近两年,多家大型国有企业高调进入节能环保行业。甚至有观点认为“不少民企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实力相对不足;国有企业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往往一个动作就能带领行业跨入全新阶段”。

    面对大批量国有企业进军环保产业,环保人有喜有忧。喜的是国有企业以其雄厚资本进入环境领域,可以填补治理资金的巨大缺口,弥补财政投入之不足。据环保部门测算,落实“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每年投资需求约两万亿,而各级财政只能提供10%~15%的资金,其余85%~90%资金需要社会资本进入。如果没有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有可能落空。

    然而,国有企业进入环保产业,满足环保投资巨大需求的同时,也有几点值得担忧:

    一是担忧产业过热。多年前,风能、太阳能受到热捧,大量资本纷纷加入,造成整个行业投资供大于求,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也难免重蹈传统产业覆辙。目前,环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走得平稳,就是因为没有大起大落,也不会过冷过热。

    二是担忧技术障碍。国有企业财大气粗,进入环保产业大有舍我其谁之势。然而术业有专攻,污染治理细分领域很多,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技术,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

    以污水处理行业为例,工业废水不同于市政污水,不同工业行业废水处理工艺也不同,需要环保企业多年的深耕细作,才能找到经济适用治理工艺,这也是一些环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看家本领。

    试图短时间内通过资本撬动占据环保市场不难,但要能够掌握这些技术,解决每个细分领域特殊的环境问题,应属不易。此外,环保领域商业模式与其他制造行业不同。环保更多卖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它的价值体现也更多的是在运营环节,而不是投资领域。

    如果新进入环保领域的大型国企没有做好准备,只是挥舞着资本大棒,在环境市场上到处攻城略地,很有可能因为技术障碍和商业模式的水土不服,留下一堆烂尾工程。

    三是担忧市场走偏。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十分明显,无论是污水、垃圾处理,还是脱硫、脱硝、除尘,其处理率或装机容量均已接近或达到90%左右。可以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潮均已过去。

    下一步,除了拾遗补阙、升级改造,市场容量并不大。“十三五”期间,污水垃圾处理要求全覆盖,电厂大气治理要求超低排放,但具体到每个项目,其规模十分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大批国资企业携资进入,在规模有限的市场上“跑马圈地”,很有可能掀起低价中标之风,大打服务价格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70余家企业净利润破亿 节能环保产业驶入换挡期
湖南岳阳节能环保产业今年力争实现407亿元总产值
中国土壤治理将有“大动作” 将发布“土十条”
节能环保为转型发展“减压”
诸暨环保小镇:建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四川节能环保值将创新高
近百亿投资 成都14个节能环保项目集中开工
山东积极推动金融支持节能环保产业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