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节能环保市场 我们能否拥有更多期待?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6/3/8 14:13:28 用手机浏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论述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广泛关注。随后,节能环保产业被当作十大“钱景”行业,头一次在“两会”成为热词,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但对于很多“前辈”环保企业家们来说,环保热度的持续上升,也未必都带来“好消息”。比如各路资本以无视成本底线的超低价获得项目,引发行业恶性竞争;不少民营企业家抱怨有利可图的PPP项目大多落入央企、国企手中;为扶持本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有不少“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政策出台……

    应该看到,环保产业的诉求正在发生变化。

    几年前,当它被初次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支柱提法的时候,企业家们呼吁政府放开市场、释放需求。而随着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相关治理、监测、修复等市场次第放开,政企合作成为国策,规则、公平、理性,这些取而代之成为环保产业界讨论的新关键词。

    必须指出,与其他新兴行业不同,环保产业有特殊的属性。其中,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政企双方联手为公众提供性价比高的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产业能否健康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双方真正有效率的合作。特别是具有引导性的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保产业发展的走向。

    为什么国内市场曾经有那么多山寨手机、淘宝同款?那是因为有相当数量消费能力有限、选择牺牲品质而只去追求符号的消费群体。而当大批“不辞辛苦从海外背马桶盖电饭煲”的消费群体出现时,也就意味着对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创新力提出了真切的需求,于是供给侧改革恰逢其时。

    在环保产业,不可否认也会有这样的阶段。但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地方政府选择或开始选择有实力的专业企业为合作伙伴,帮助显著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在“十三五”和更远的未来,我们希望地方政府一方面相信市场力量,尊重市场规则,真正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活力;另一方面,其在代表公众采购环保项目和服务时,也要开始做理性的“消费者”。

    我们也相信“识货”的地方政府会越来越多,围绕治理工程的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体系会建立、完善。

    而对于身处其中或是意图加入环保产业的企业而言,也应目光长远,有责任,有追求。

    当颠覆既有商业规则的“野蛮人”大批出现时,明晰企业竞争力,蓄积创新力,调整发展方向的步伐应该快一点,再快一点。

    比如,综合环境服务商应从单个项目的厮杀中脱身,凭借积累多年的专业优势为地方环境治理制定全面解决方案,在城市发展中寻求更大、更持续的市场空间;比如中小企业,保持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能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

    当垃圾处理、污水项目竞争白热化而企业发展受限时,企业家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还有太多亟待发力的领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特别是需要后者贡献富于效率和专业性的解决方案。

    眼下黑臭河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土壤修复与开发、VOCs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城市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这些动辄就有百亿、千亿市场的领域,还存在太多技术、解决方案、模式的空白;而资本市场的活跃,信息技术的革新,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变革的可能。

    很多环保企业家都很推崇华为,认为它是真正意义上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型企业,从默默无闻到业内领先的过程中,没有政府扶持,没有概念炒作,有的只是对技术、对专业、对创新的执着和投入。面对同样体量巨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是否也能期待培育出更多的“华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节能环保概念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报净利润排名
70余家企业净利润破亿 节能环保产业驶入换挡期
陕西建成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
澳洲垃圾处理升级:智能垃圾桶监控垃圾是否“污染”
规范餐厨垃圾管理 10个城市齐发力
湖南岳阳节能环保产业今年力争实现407亿元总产值
中国土壤治理将有“大动作” 将发布“土十条”
节能环保为转型发展“减压”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