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两会民生焦点为何紧盯环保和城镇化?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3-17 14:45:13 用手机浏览

民生,历来都包罗万象。民生的诸多领域一个个数下去,总得有主线和重点。今年两会,大家的民生关切逐渐聚焦于两处——环保和城镇化。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两件事都触碰深层矛盾,也迫切需要改革。

 

环境保护,不只是“重视”就够

 

环保部记者会,记者提的十来个问题,有至少七个提及雾霾污染。从两会开幕到现在,各种场合皆议环保。但环境保护,不只是“重视”就够。它引发的深层思考,至少有这么三个:

 

其一:一个发展中大国搞环保,或许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展中”意味着你不能停下发展来搞环保。会间有记者发出疑问,为什么不唯GDP论英雄了却还要定7.5%的GDP增速,为什么工业排放对空气那么有害却还要继续搞工业化、城镇化?恐怕很多人都有此问。这就是“发展中”的必然:中国还不富裕,就业压力太大,没有足够GDP,就没有足够就业岗位,而要想形成足够GDP,未来几十年还主要靠工业化、城镇化。

 

其二:搞好环保,主要靠法律约束、靠行政命令还是靠市场调节?强调环境保护上的政府责任,是极其必要的。然而市场经济之下,政府已经很难也不该再主要用行政命令来达成环保目标。一个企业多烧煤还是少烧煤,政府其实不该用行政命令去管的。企业的压力应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环保门槛、经济杠杆——前者约束其排放,后者约束其钱包。此处,深层改革的目标是把具体的法律约束、适当的行政约束和有效的市场调节,促成一种合力。

 

其三:环保之事,不能人人都推给别人,而需人人从己做起。对政府环保履责的公共监督,还需加强。然而,无论治理大气还是治水,如果人人都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一边骂着雾霾一边开着大排量的SUV,一边抱怨喘不上气一边兴致盎然地放鞭炮,那么这环保也终究是镜中月水中花。

 

“3个1亿人”触动三个改革关键点

 

环保不是一个道德制高点,只要站上去喊一喊就行了。这三个思考,代表委员公众正在展开。另一条民生主线,也是改革命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提及“3个1亿人”的目标。往深层一议,就会发现,它触动了这么三个改革关键点:

 

“让1亿人进城落户”,那就意味着他们要和现有的约5亿城里人一起,6亿人来统筹分享城里的公共服务蛋糕。用改革语言来说,这叫“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中全会所部署改革中的核心动作。

 

“让1亿人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这需要各级财政投入,但财政投入没有能力“包圆儿”,还得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来干这个事。靠什么动员?显然不是喊口号,而是靠能提供合理利益回报的机制。

 

“让1亿人就近城镇化”,就需要把更多的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就近”的地方。农民在家门口踏实地找到工作岗位,才可能踏实地过日子,否则还得“远走高飞”。

 

3个“1亿人”影响的是13亿人的切身利益

 

3个“1亿人”,牵动了多少改革,远不止是城镇化本身的事情,也因为要在改革深处统筹考虑原有城里人的公共财政蛋糕,考虑产业布局的全面调整,事实上将影响到几乎所有13亿人的切身利益。

 

从环保和城镇化两条主线看进去,你就会发现,改善民生不只是政府给老百姓花钱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全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也是一个全社会利益的再调整,更是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各种角色的重新定位。两会上的热议,关键点皆在此。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