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速读 春城晚报讯(实习记者 贾延壮)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中强调:各级政府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这无疑是节能产业的利好消息,节能产业的供与求正在实现对接。 记者从云南省经委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了解到,在原有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之上,今年节能服务公司的注册量直线上升。 又一片商业蓝海 据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在2005年的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了80亿元大关,达到82.55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74.5%,综合节能投资达到63.3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06.9%,节能产业产值增长速度之快,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赵俊臣认为,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过程,在能源总量有限和对环境影响上,节能减排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节能减排已经从政府引导向企业的自发行为转变,企业的节能减排的需求自然会催生一批节能服务企业,这也是节能市场形成的动因。 商家看重节能商机 曲靖银星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贵珍4年前听了一位在沿海做生意的朋友的劝告,从贵州的一家国有单位出来代理了某变频器做节能服务生意。她说,当时在东南沿海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节能减排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在西南地区还是一个市场空白。 从节能产业已尝到甜头的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洲说,云南省的大中型企业大多是依托地理资源的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在粗放型企业向节能企业转变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随着企业节能意识的增强,节能还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阳光基业主要从事余热发电项目,目前已经达到了云南节能市场的20%左右的占有率,由于云南的地缘优势,郑建洲的项目已经做到了越南的钢铁厂。 节能让众多的商家看到了商机,新的企业不断加入这个行业。云南省节能实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节能名义注册的公司不断增多,无疑大家都是看重节能这个市场,从范围上看,囊括了机械设备制造、太阳能、电机、电子等企业,一部分是设备制造转型企业,一部分节能代理企业。 从市场情况看,现在接受节能服务的企业已经由大中型耗能企业向中小型企业、酒店、公用设施、民用设施延伸,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更是少耗电、少排二氧、少耗水、少排二氧化碳也能赚钱,因为节能减排能直接体现为成本的降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