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计划当中,国家设定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 …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我们生活处处要节能要环保。各大电视台经常播放如何节能的小方式,各大高校都有环保的社团或者组织。可是在我们生活当中,节能是形象工程吗?

某日北京某高校,“节能”行为,大大的凸显出来节能意识在高校是多么薄弱!
早晨上午10点30分,教室外面阳光明媚,可是屋里的窗帘紧闭。唯有后面两个落地大窗户没有被窗帘遮蔽上,弥足可贵的阳光照在教室呢,可是抬头仰望,不是星空,而是36盏日光灯大放光彩。
就在此时,老师换了一张幻灯片。坐在前排的几名同学说;“老师,我们看不清楚!”,随后老师颁布了一道命令:“把后面的窗帘拉上!”

于是阳光明媚早晨,北京某大学一间教室被全部拉上窗帘,开着36盏日光灯,看着平均10-20分钟才换一次的换灯片。而这个容纳近200人的阶梯教室,屋里有4组左右暖气,已经供暖,可是后面的2个大空调(温度设定是26度),哄哄的喷着暖风,烤得人发慌。

为什么阳光明媚我们还要开灯呢?
为什么不把幻灯片的背景弄成深色,这样多么强的阳光也可以让大家看清楚幻灯片上的文字?
为什么有暖气还要开空调?并且空调温度是:26度。(国家规定冬天不得高于18度)。
随后,笔者下课后来到同层其他教室看看情况,令人瞠目结舌。
一层共有12间教室,1间没有被启用;1间是拉着窗帘关着灯,老师开着幻灯片(背景是深色,所以大家都可以看得清楚);剩下10间,有的屋里只有1-2人上自习,可是灯全开着,窗帘也都全拉开的(更可气);有的是拉着窗帘,开着灯。

这就是北京某高校节能的表现,高校节能或者说是校园节能,处处应当体现在生活学习的细节之处。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处处表现出高素质,而不应当什么都流于形式。北京是一个能源很紧缺的城市,作为首都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抵制校园浪费能源的行为,共同携手创造和谐节能的新型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