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环保风暴不是危机,而是机遇”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8-7-8 14:45:19 用手机浏览

过去,一到刮风时节,山东省武城县不少群众被工厂里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困扰;如今,经过一场环保风暴的洗礼,这里的天更蓝了,空气更干净了。

记者近日在山东武城县采访发现,当地采取“共享工厂”模式,将过去的“散乱污”企业关停后搬进大企业。双方共享环保设备、资源和市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税收增长。

“共享工厂”描绘产业“新图景”

记者见到张新桥时,他正在山东中威空调设备集团的“共享工厂”里忙碌。去年8月,长期从事加工空调风口风阀的他关掉自家小作坊,成为中威空调的合伙人。

武城的空调产业最早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2016年底,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60家,个体工商户1000多个,有5万多人以此为生。

然而,这其中有大量“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分布在村庄周边甚至村中。仅鲁权屯镇邢庄村就有43家空调配件小作坊,全村人饱受噪音、异味和粉尘之害,邻里关系比较紧张。

在开展环境整治后,武城县的“散乱污”企业面临被取缔。武城县组织38支小分队入户宣讲政策,围绕“散乱污”企业主的“心结”,政府积极帮助寻找出路,疏堵结合,避免一关了之。

鲁权屯镇人大主席张子璐说,“散乱污”企业设备落后,产品低端,但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生产加工,有的擅长市场销售。大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但成本相对高、品质好,同时还缺少资金、熟练技工。

为此,武城县政府牵线搭桥,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平台,对关停的个体工商户开放,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们共享熟练工人、生产和治污设备、市场订单等。

“疏堵结合”变“危机”为机遇

通过“共享工厂”模式,武城县一批企业采取合伙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山东中威空调设备集团董事长张传义说:“新加入公司的合伙人利用公司的厂房、环保设备生产,做到达标排放。公司给他们派订单,或者合作开发新项目,从中收取管理费用,双方共享收益。”

张新桥说,以前没有资质也没有环保设备,只有手工生产设备,噪音粉尘污染很大,一年最多能接到40万元订单。成为合伙人后,有了新设备,他预计今年就能完成1000万元的订单。

陈玉东曾在鲁权屯镇租赁厂房做喷涂,仅有一台设备一年20多万元毛收入。成为大企业合伙人后,他花200多万元购买先进的高压静电喷涂流水线,订单迅速增长,一年纯收入已近50万元。

不仅是过去的小企业找到了出路,大企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州远新空调器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占志说,过去大量产品重复过剩,大搞恶性竞争,合规企业疲于应付,“现在腾出精力搞研发,产品利润率从3%提升至7%。”

同时,武城县相关部门还联合帮扶,帮助有能力升级转型的“散乱污”企业考察环保设备、办理环评手续,培育出合规新企业。

2017年,武城县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1444家,800余家小微企业实现蝶变重生。

“共享工厂”营造多方共赢

通过“共享工厂”,武城全县空调产业得到规范,营造出产业优化升级、税收增长、百姓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

张传义说,原来一些公司所需配件都是自己生产,有的设备一天只开几个小时,工人利用也不充分,合伙人带着外部市场和技术经验进来,现在基本满负荷生产,沉默的资源被唤醒。

“共享工厂”不仅令武城新能源空调产业实现了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还留住了本地人才,既富了“老板”,又富了“老乡”。2017年武城县新能源空调产业用电量增长22%,税收增长39.3%。

鲁权屯镇除了吸纳本镇5万多人口就业外,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务工人员1.5万人。

2017年,武城县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19.1%、17.1%、11.4%和10%。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散乱污”是生产组织的“散乱污”,不是生产要素的“散乱污”。通过环境整治倒逼,原来的“散乱污”企业主成为“共享工厂”的自主经营体,通过这种共享机制,创新创富的动力得到有效释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环保风暴不是危机,而是机遇”——山东武城“共享工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