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与煤、石油、天然气甚至风能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成本非常昂贵。但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投资、中国廉价劳动力、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欧盟购买太阳能电池板补贴等因素也客观上降低了其成本。
目前,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提出了要求,任何获得扶持资金的项目所使用的钢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都必须来自美国本国或签署了WTO政府采购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而中国尚未签约该协定。这就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出口美国形成了阻碍。
尚德公司全球销售和营销总裁史蒂芬-陈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投资3千万美元,在美国菲尼克斯或德克萨斯州某处开设一所拥有75-150名工人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厂,一方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施正荣表示,该工厂90%的工人都属于蓝领劳动者,主要负责将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硅片板焊接组装起来。上周四,中国另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大型制造商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也表示制订了在美国装配电池板的“初步计划”。
在中国的厂商加紧步伐开辟市场的同时,欧洲竞争对手却在困境中努力挣扎。上周,德国Q-Cells公司宣布因为销售额下降将从2600名员工中裁员500人。另外两个德国公司,康能公司(Conergy)和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也表示,目前的销售量完全要靠德国政府的补贴来支撑。
Q-Cells公司发言人马库斯-维塞尔表示:“政治家们也许会问,德国纳税人为亚洲产品支付补贴,这是否是正确的做法?但是中国的优惠价格使得绿色能源产品更加便宜,想要消费者单方面抵制是不现实的。”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
然而,德国研究机构Photon Consulting的合伙人Joonki Song对西方制造商的前景则没有那么悲观。他指出,正当中国的大型太阳能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其他小型企业也依然和欧洲厂商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在美国,扮演本土领军角色的First Solar公司采用的是与其他厂商完全不同的技术,而目前仍然处于盈利。美国GT公司总裁 Zarrella也表示,西方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供应商和制造商仍然具有竞争力。施正荣则表示,德国装配供应商们其实“也赚了很多钱”。
据悉,中国政府明年将在敦煌建设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而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了三家太阳能电站示范项目,除了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外,另有1兆瓦的上海市崇明岛项目、255千瓦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而紧随其后的将是中国各地方及中央更多的光伏发电投资规划。至少从目前的形势看来,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步伐已经赶超美国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