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至18日,由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台湾风能协会共同主办的“两岸风力发电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北成功举办。来自两岸能源主管部门、研究和设计单位、电网和电力企业、风电制造和开发企业的500多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的大陆代表团70多人,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能源局刘琦副局长率领。会议紧密围绕两岸风电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两岸携手合作进军国际市场、两岸风电教育与人才交流、两岸海上风电商机与合作机会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启动两岸风电产业交流与合作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刘琦副局长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大陆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开展两岸风电产业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刘琦指出,两岸风电产业界聚首台北,共商两岸风电产业合作方略,共谋两岸风电产业发展大计,是继“2009两岸太阳能光伏产业研讨会”之后,两岸新能源合作的延续和拓展。他强调,虽然两岸发展阶段、经济规模有所不同,但都把新能源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希望通过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会上,台湾能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叶惠青先生表示,风电产业是台湾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大陆拥有完整的制造供应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台湾则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品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两岸风电产业各具特色,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这次会议也开启了两岸风电产业界的直接对话与交流。会议期间,能源研究所韩文科所长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曲新生副院长共同主持了两岸风电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两岸的主要风电企业负责人就建立两岸风电产业长期交流平台、设立两岸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整合两岸风电产业链,提高两岸风电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共同拓展全球市场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回顾了两岸风电发展的历程,展望了两岸风电合作的前景。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海峡两岸风电产业合作的新起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大陆已步入了风电规模化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整机制造能力,市场迅速成长,并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台湾具有较强的零部件设计和开发能力,有较为成熟的国际营销渠道和经验,有丰富的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经验,在技术、产业及人才等方面有优势。两岸应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开展长期合作,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共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与完善,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高两岸风电产业的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促进两岸的经贸联系和交流合作做出贡献。
会议结束时,两岸风能协会签署了《两岸风力发电产业合作意向书》,为建立两岸风电及相关领域的常态交流与合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会议期间,韩文科所长还陪同刘琦副局长访问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东元集团、太阳能光电城示范区、彰工风电场等,了解了台湾风电和光电产业的发展情况,受到了台湾产业界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台湾风电企业对两岸合作的热切期盼。
这次大陆代表团在台期间,正值台湾展开莫拉克台风灾害救助时期,代表团团长刘琦副局长多次表达了对遭受风灾的骨肉同胞的同情和慰问,祈愿受灾同胞能战胜灾害,早日恢复生产及生活,重建美好家园。代表团成员个人和有关企业,联合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以帮助受灾同胞重建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