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早已捷足先登
楼泓展先生是加福林产品(亚洲)有限公司亚洲区总裁,该企业隶属于加拿大林产品公司。3月29日,和许多来自加拿大林业界的同仁一道,楼先生在京出席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资源部及加拿大卑诗省林业厅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他告诉记者,加拿大林业界不仅看重中国低密度建筑市场,而且对中国高层建筑市场也非常重视。
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其独有的“碳汇”作用和节能性能备受关注。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加拿大卑诗省林业厅厅长Pat Bell介绍说,建造一栋6000平方米的木结构建筑,相当于1万辆汽车二氧化碳的减排幅度。
楼泓展告诉记者,加拿大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在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得到应用。据悉,加拿大计划今年在中国推广1000万平方米木结构建筑。
和加拿大林产品公司是绿博会常客并且早已登陆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一样,国外企业巨头如联合技术公司、通用电器、陶氏化学、巴斯夫、京瓷以及霍尼维尔等也都现身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纷纷拼抢“低碳蛋糕”。
强化示范城市效应
用陈宜明的话说,“绿色建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绿色建筑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
仇保兴透露,我国每年将选择20个城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每个获批的城市6000万元到8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强化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带头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参加绿博会的一些城市,如北京、深圳以及天津等已经在低碳发展思路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以北京为例,全市住宅七成多都为节能建筑,北京市正全力建设“低碳北京”。
在本次绿博会上,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透露,深圳正在规划建设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预计在两到三年内可全面实现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
吕锐锋说,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深圳一贯坚持的城市发展战略。目前,深圳人均GDP已突破1.4万美元,每平方公里GDP产出4.2亿元,每万元GDP能耗为0.54吨标准煤,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首位,一些指标更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深圳正在探索紧约束条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在逐步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