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正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正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磋商。坎昆会议分为两个阶段,在11月29日到12月7日是公约和议定书特定工作组会议,而12月8日到10日是举行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约方会议。

中国:
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谈判原则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一贯主张。77国集团和中国共同发表声明指出,将始终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双轨谈判机制,强烈呼吁发达国家应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率先带头减排。最不发达国家赞成77国集团和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希望发达国家能拿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1.5%的资金来帮助它们加强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日本:
日本代表强硬拒绝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这令发展中国家震惊及不满。日本环境大臣一名特别顾问称:“日本绝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因为它只覆盖了排放量占全球27%的国家,而几个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没有就《京都议定书》承诺减排目标。” 相关人士分析说,日本这种具有破坏性的谈判立场为坎昆大会蒙上了阴影。日本以美国的减排不力做借口,希望能逃避自己的减排义务,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美国: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么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么没有任何进展。”斯特恩表示,美国坚持要求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作出减排承诺的立场不会改变。美国谈判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称,希望得出一个“一揽子协议”,声称如果新兴经济体不能在减排目标上作出承诺,会议将无法取得进展。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让各方猜测,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其要求,美国代表团可能将直接退出坎昆气候谈判。
欧盟:
欧洲联盟代表11月30日在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说,欧盟已筹集22亿欧元,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 “快速启动”资金。不过,资金中一半是贷款,并非无偿援助,而且欧盟方案更关心温室气体减排,而不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到环境保护人士批评。欧盟首席谈判代表伦格—梅茨格解释说,这些贷款可用于许多清洁能源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启动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另外,一些短期贷款回收后,还可以用于其它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这名欧盟委员会气候变化专员承认,一部分贷款回收后,将“回流”至眼下银根紧缩的欧盟财政资金。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并以优惠方式提供低碳技术。根据去年12月达成的 《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应在2012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不过,这份不具法律拘束力的协议没有指明资金来源,也没有规定提供资金是发达国家的义务。
联合国:
联合国气候谈判最高官员菲格雷斯指出,坎昆会议或将开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时代。她强调说:“坎昆会议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会取得实质性成果,应该始终对会议取得最好结果抱有信心。”菲格雷斯还提出,各方应积极努力促成共识的达成,寻求可持续和均衡发展。
|